文/朱運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8年全國大選,城市馬來選民和聯邦土地發展局墾殖民投票給希盟,讓執政聯邦超過60多年的國陣政府倒臺。不過,當年拋棄巫統的主要是城市的馬來選民,在地馬來選民的首選依然是巫統。在馬來選民佔八成以上的選區,依然是巫統的地盤。巫統只是輸掉馬來選民達50到70%的選區,才失去政權。
告別巫統一黨獨大的國陣時代、希盟執政,以及隨後發生的“喜來登行動”和後續的政治亂象,讓原本已經三分天下的馬來選民進一步分裂。這一次,馬來選民手中的一票又會投給誰呢?國陣?希盟?國盟?還是祖國行動聯盟?
ADVERTISEMENT
這4個陣營,由前首相馬哈迪主導的祖盟相對來說最弱,馬哈迪的光環不再,因此,馬來選票應該是由國陣、國盟和希盟瓜分。
4聯盟各有優劣勢
國陣的優勢是具有多年治理經驗,但無法撇脫其貪腐形象,因為國陣是由巫統主導,而恰好前首相納吉和現任黨主席阿末扎希是因貪腐而被判入獄和麵控。
由土團黨和伊斯蘭黨為主的國盟宗教色彩強烈,是保守馬來人的首選,但無法引起開明和住在城市的馬來人共鳴。
標榜多元的希盟獲得半城鄉馬來人的支持,但“反馬來人”、“自由主義”等標籤,讓希盟在執政時期嚐盡苦頭,導致在509大選後的一系列補選中受挫。
如今擺在馬來社會面前的選項是:
一、未準備擺脫貪腐形象的巫統及其主導、具多年治理經驗的國陣;
二、土團黨與伊黨共治、宗教元素更強烈的國盟;
三、相對多元卻深陷“反馬來人”、“自由主義”等標籤泥沼的希盟;
四、由馬哈迪主導,再結合馬來右翼黨團的祖國行動聯盟。
身為多數族群的馬來人,在對比希盟政績、見證“馬來人大團結政府”更像口號甚於解藥後,會否還被“非馬來人崛起主宰本土命運”的政治宣傳所擾,因而將選票投給馬來民族主義、伊斯蘭色彩更強烈的政黨或候選人?又或,更多馬來政黨,如鬥士黨等的湧現,會否加劇馬來人的不安,避免力量分散而集中選票,即便所投的政黨形象貪腐,也在所不惜?
默迪卡民調:國盟支持率翻倍
根據民調機構默迪卡中心截至11月8日的民調結果,選民在提名日以後對政黨的看法已有變化。其中,馬來選民對國盟的支持率從提名日前的14%,翻倍增長至35%。
至於國陣的支持率從37%下滑至28%;希盟則較穩定,介於15%左右。
同一民調也顯示,在首相人選方面,慕尤丁獲得36%的馬來選民支持,高於國陣的看守首相依斯邁沙比利(25%),以及希盟主席安華(15%)。
默迪卡中心主任依布拉欣蘇菲安在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舉辦的馬來西亞大選線上講座上公佈以上數據時說,這凸顯慕尤丁在馬來社會越來越受歡迎,也反映很多選民不相信國陣勝選後會讓依斯邁出任首相。
Ilham民調:慕頻派錢贏好感
對於慕尤丁人氣增的現象,民調機構巧思中心(Ilham Centre)執行主任希山慕丁最近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解釋:“馬來社會對短期的補助,如津貼或援助金,十分有感。慕尤丁在疫情期間,分階段往中低收入群體戶頭直接發放援助金,贏得好感。”
他預測,馬來選民本屆大選的投票趨勢與甲柔州選相去不遠。
“對照第14屆大選成績,國陣在甲柔州選中,得票並沒增加,只是這兩場州選的三角戰對國陣有利。第14屆大選投希盟的馬來選票,在甲柔州選中由土團黨瓜分掉,以致希盟目前只有9至11%的馬來選票。”
柔選選民增 國陣得票率維持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上週公佈的一個最新研究結果也印證了這點。研究顯示,今年的柔佛州選和2018年的全國大選,柔佛州內支持國陣的選民維持在60萬以下。
研究顯示,雖然2022年柔佛的總選民人數增加了80萬新選民,但相隔4年,國陣的得票率仍維持在差不多的選民數。至於希盟選民減少,是因為很多人沒有出來投票。當然,也有不少原本支持希盟的選民,轉投給國盟。
巫裔選民支持度攀升
國盟清廉牌策略奏效
打出“清廉牌”的國盟在馬來選民群的支持者越來越多。
慕尤丁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說,馬來選民對國盟的支持率,目前已接近60%,如果能在剩餘的競選期衝刺到70%,國盟就能順利奪得政權。
他表示,許多馬來選民已不再支持巫統領導的國陣,墾殖區也不再是國陣的鐵票區,所以第15屆全國大選很可能出現政治海嘯2.0。
依布拉欣分析說,國盟之所以日益受到馬來選民支持,主要是因為他們普遍上認為國盟比國陣更乾淨和廉潔,也能捍衛馬來人的權益。
他認為,如果國盟在未來幾天能爭取超過50%的馬來選民,它就足以取代國陣的地位。
在全國各地採訪的星洲日報記者也觀察到,選戰進入最後幾天,不論是在實體還是網上,國盟的受歡迎度節節上升中。值得注意的是,年輕選民對國盟的接受度逐漸增加。
事實上,此前的柔佛和馬六甲州選舉結果已經反映出,國盟在馬來選民的得票率,已經超越希盟,只是因為國盟無法爭取到非巫裔選民的支持,所以贏取的席位才比國陣和希盟少。
半城鄉巫裔反風趨烈
巫統寄望在地選民票
行動黨副秘書長兼全國大選備戰委員會主席劉鎮東則說,2018年的大選掀起城市巫裔選民海嘯,但本屆大選,正在醞釀在地巫裔選民海嘯。
如果這個論述正確,巫統這次的選情不樂觀。
根據最新的選情,上屆大選回鄉投票唾棄巫統的城市馬來選民,這次的投票取向不會改變,而且半城鄉馬來選區吹起的反風甚至有愈吹愈大的趨勢,只是,這些不投國陣的馬來選民,這次除了希盟之外,也會投給國盟,甚至是祖盟。
在這種情況下,巫統只能期望繼續得到在地馬來選民的支持,一旦在地馬來選民拋棄巫統,巫統蒙受的打擊,會比上屆大選失去政權還要大。上屆大選,競選120國席的巫統,雖然僅贏54席,但這是最大政黨,即使最終有十多位當選議員退黨加入土團黨,巫統還有籌碼,在“喜來登行動”後加入國盟主導的政府,後來還拿回主導權,組成國陣為首的聯合政府。
若成績遜 巫統失談判優勢
如果巫統這次的表現比2018年大選還要糟糕,在選後組成聯合政府的談判上,就失去了優勢,接下來的巫統黨選將會好戲連場了。
官司纏身的巫統主席阿末扎希堅持領軍,而且砍掉親首相依斯邁沙比利的原任正副部長,加劇巫統內部矛盾,導致競選機制不像過往大選般全面啟動,候選人好像是單打獨鬥,和之前的柔甲州選舉團結一致迎戰的情況,猶如天淵之別。
內憂外患的巫統,要在這場翻身戰中突圍,面對嚴峻考驗。
相比之下,國盟和希盟都是一致抗外,稍微佔上風。
不過,目前首投族,特別是18至20歲年輕選民手中一票會投給誰,目前各政黨都無法掌握。如果他們都出來投票,將可以左右最終的結果。
究竟誰能笑到最後,贏得最多馬來選票,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