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马股

6小时前
11小时前
13小时前
1天前
1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3天前
一家上市公司的价值,就像是我们招聘员工一样,要看到他们的潜力。潜力,才是那个能够让企业和个人无中生有,从零到一,从一到无穷的关键因素。 股票市场里有许多种类的股票。有些是基本面良好,具备强大上升潜力,因此受到投资者热烈追捧;有些呢,虽然基本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能转亏为盈,或正处于转型阶段,也同样吸引投资者关注;还有些呢,基本面良好,不会破产,但却没有什么变化,十年如一日,这类股票的受欢迎程度就非常两极。 而偏爱这一类“稳中带闷”的公司的人,我们给他们发明了一个词——“价值投资”。这种投资理念获得巴菲特一派的专业投资人发扬光大,在金融学里占重要一席之地。本地有一位名为 “冷眼” 的投资人也是这一派投资的实践者(至少他早期的著作都是这类风格)。我学习投资时也是从这一派开始着手,因为我认为公司股价终将会反映公司价值。嗯,至少曾经的我是这么认为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撰稿时,我用彭博社终端机器扫描近千只马股,就用两个筛选标准:股价比每股净有形资产来得低、公司是净现金。 经筛选后,近千只马股中,仅254只股票符合标准。今年这些股票的平均跌幅是16%左右,涨幅超过10%的股票不到30只。 如果我再加一个筛选标准:公司除了是净现金,公司的企业价值(Enterprise Value)甚至得是负数的,也就是说公司的净现金比公司市值还要高。 在这层筛选下,254只股票只剩42只。今年这些股票的平均跌幅是26%,只有2只股票上涨,其中1只涨了36%,它就是不久前宣布私有化的第一控股工业(FACB)。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不是说公司价值终会反映出来吗? 对。不过,什么是公司的价值?是现金?是土地?还是执照或者专利?这些,都是一般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但是,这些公司的股价为何如此被低估? 这么说吧,为什么那些公司的净现金会比公司市值还要高? 就很简单,因为这些公司没有 [vip_content_start] 很好地利用这些现金。我举个例子,为什么银行要付钱(也就是利息),希望你把存款放在他那儿呢?因为他要把你的现金借出去,用来生财啊! 100令吉的现金,在我们眼里可能就是100令吉,但是在有能之士手中,这100令吉可以生成110令吉,甚至是150令吉,或者200令吉! 公司的职责就是用有价值的资产来生财,否则就一点价值也没有。就像公司招聘人才时,很多人以为有张大学文凭就够了,他们并不晓得,自己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有文凭这回事,而是他们能够为这家公司创造多大价值。在这个大学毕业生俯拾皆是,而且自学途径繁多的社会里,公司衡量员工的标准,早已不是那一纸文凭。 那么,公司的价值应该看什么呢? 作为机构投资者,我也见过不少这类估值极低的公司。我们试过与管理层接洽,欲了解公司的发展计划,或者试着把之前的资产变现。然而,得到的回复是抗拒居多,尤其是当创办人还在世,且尚未找到合适接班人的企业。 20多年前的港剧《九五至尊》亦讲述类似的故事——企业创办人在三位儿子当中迟迟找不到接班人,最终突破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束缚,将接班人之位交棒给女儿。家中产业一定要传男而不传女,或者不接受交棒给职业经理人这一特征,在华人家族企业尤为明显。 当第一代牢牢控制住自己的产业,又不愿意让下一代放手一搏时,他们就只能看着自己的基业迟迟不能扩大。的确,如果你是安于一隅的性格,反正再拼搏也不会让你的基业更上一层楼,那么到了晚年就学2010年那部《三国》里的刘备说:我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可是,很可惜,你是家上市公司。你赚到的钱,有一部分是大众投资者的,这是不能否认的现实。如今,你要开始享受了,手里握住一大笔现金(其中一部分是大众的),公司业务爱理不理,有什么消费需求就看能不能报公账。这种公司,就是价值摧毁者,不管是哪一派的投资者都该放弃这类公司,甭想从中获得好的投资回报率。 因此,答案出来了,一家上市公司的价值,就像是我们招聘员工一样,要看到他们的潜力。潜力,才是那个能够让企业和个人无中生有,从零到一,从一到无穷的关键因素。 小企业可能资源匮乏,但很多时候也因为“匮乏”,才使得公司上下一心,势要做出一番成绩。 纵使你握有大把现金又如何?整间公司从里到外,几乎是一潭死水:公司指南有漏洞,审核人才方式过时,改革过程形式化。到头来,你还反问市场,为什么不给你的公司价值一个匹配的价格,觉得自己的公司被严重低估? 你应该问问自己,是谁荒废了一大堆现金、土地、专利,让公司成了 “价值摧毁者”?
3天前
3天前
3天前
4天前
6天前
6天前
7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