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柔佛

3小时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依斯干达公主城8日讯)从校园扎根到国际赛场,板球运动正走出“精英游戏”的框架;柔佛州板球协会放眼5年内,打造全马最强队伍! 板球在柔州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30多年来深耕基层的成果。 早在1987年,该协会就率先在小学推行“鼠鹿板球计划(Cricket Kancil)”,成为全国首个将板球带入校园的州属;1997年,在依斯干达公主城丽宁镇,建立全国首座专属板球场与东南亚首家板球学院;2008年,设立东南亚首个室内板球训练馆,目前也是吉隆坡以外的唯一室内板球训练馆,为国家队输送无数人才。 柔州板球协会副主席苏得胜日前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专访,畅谈柔州板球的发展蓝图。 他说,目前全柔共有98所学校(55所小学、43所中学)开设板球课程,超过600名学生参与训练,形成全国最完善的基层体系。 在此基础上,苏得胜表示,该协会希望板球运动更加多元化,因此也积极向不同源流学校,尤其是华校与独中伸出橄榄枝,希望通过技术支援与设备协助,发掘更多具有潜质的新血。 据他透露,目前参与板球项目的淡米尔小学仅有一所,华校则尚未真正参与,显示仍有拓展空间。 另一方面,他说:“随着板球将在2028年重返奥运赛场,我们认为,如今推动校园培训、扩大参与面,正是着眼未来的布局。” 柔佛队近年来气势如虹,女子19岁以下代表队在本届大马板球协会全国锦标赛中完成三连冠,同时18岁以下代表队也摘下今年度全国学联赛冠军,男队则在2024年马运会勇夺银牌,展现全面实力。 在国际舞台上,柔佛更是写下纪录,成为全球唯一两度承办国际板球理事会(ICC)世界杯的地区(2008年与2025年)。 今年1月,ICC女子19岁以下世界杯B组赛事在此登场,英格兰、巴基斯坦、爱尔兰与美国队同场较劲,根据官方数据,全球观赛人次突破7亿。 苏得胜坦言,在这张亮丽成绩单背后,是该协会对青训体系的长期投资与系统规划。 他指出,该协会自2022年起,就与美迪尼国民中学合作成立柔佛卓越训练中心,现有30名年龄介于7至19岁的种子学员接受系统化培训,其中6人已入选国家青年队。 “学员参加集训完全免费,我们负责食宿,计划推行至今已投入逾5万令吉,也获得青年及体育部拨款支持。” 苏得胜说,柔州板球协会希望破除板球是“上流社会游戏”的旧印象,柔佛板球学院提供全面设施与装备,减轻家长负担,也鼓励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参与。 “玩板球不只是运动,它能培养纪律、思维与团队精神,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 他也补充,该协会已有近30年历史的椭圆形球场,是东南亚唯一具备国际标准的综合训练基地,除本地学员外,也常接待来自新加坡、尼泊尔、不丹与印尼等国的队伍前来集训。 他说,球场平时亦吸引外国板球迷到访,推动观光与体育双向发展,成为柔州体育与旅游融合的成功范例。 另一方面,柔州板球协会财政兼大马板球协会总秘书陈午峤表示,上世纪90年代甚至更早期,华裔球员在国内板球界相当活跃,不少人曾代表国家出征国际赛。 “当年像新山拿督翁嘉化中学的板球风气十分浓厚,各族学生都会一同参与。” 他透露,他与苏得胜皆为该校校友兼昔日板球队战友,如今不少活跃于国内外的顶尖球员与评审亦出自该校,其中包括前国手佘维鸿,现已晋身国际赛评审行列。 “可惜如今华裔社群对板球的认识已逐渐淡化。” 他说,该协会正积极与部分独中及华小洽谈合作,通过提供技术指导、教练与器材支援,鼓励学校把板球纳入体育或社团课程。 “我们理解学校面对课外活动繁多等现实考量,但仍希望通过持续沟通,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此项运动。” 令他欣慰的是,柔州板球的发展模式已引起中国方面关注,特别是重庆渝州学校计划派代表团来考察与取经,并探讨双方在青少年培训及师资交流的合作方向。 他有信心,柔州在青年培训的设施及课程标准化方面经验,正好能为中国学校提供参考。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柔佛州政府一向非常重视新村的发展与村民的福祉。多年来,新村的发展政策与拨款制度不断调整,从早期由团结部负责,到如今重新归回地方政府部管辖。拨款方式也由原本下放给州政府统筹,改为直接由地方政府部分配至各新村。州政府在面对这一些变化时总是努力配合协调,确保新村的发展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柔佛州是继霹雳州之后,全国拥有最多新村的州属之一。新村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华人文化底蕴,也见证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因此,新村的发展方向与福利政策,一直都是华社高度关注的课题。无论是基础设施、文化传承,还是社区建设,柔佛州政府都秉持务实态度,通过县署和地方政府持续推动新村朝更现代化、更宜居的方向前进。 我本身也是在新村出生、长大的,对新村有着浓厚的情意结。新村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一个新村家庭与文化。柔佛州政府不仅在基础建设与民生福利上加大投入,更直接拨款推动社区活动,照顾村民的生活与精神层面。各地新村在州政府的支持下,纷纷举办新春团拜、中秋庆典等文化活动,既促进邻里和谐,也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些举措让新村不只是居住的地方,更成为凝聚社区情感的重要平台。 柔佛州新村不断在各政治力量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近来社会上不时出现政治炒作的声音,甚至以截图等方式企图抹黑敌对政党,但政府更应回归初心,把焦点放在“服务村民”与“提升民生”上,而非陷入政治角力,不断炒作“一半村长缺席”的课题。 新村的发展不应成为政治筹码,更不能为了政治秀趁着举办活动新闻发布会,刻意营造政党对立的局面,甚至抹黑州政府刻意举办活动让官员不能出席。作为政府成员和部长绝对不应该因政治立场而利用新村课题公报私仇,以新村拨款作为威胁,发展新村应成为全民共同的目标。 部长绝对不能在新村发展上不可一世,嚣张跋扈,更应该了解地方治理层面,村长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不同于全职领薪的新村发展官,村长扮演的角色更贴近基层,是连接政府与村民的重要桥梁。 村长了解村情、关心民意,是草根服务的中坚力量。他们往往在第一时间听到村民的诉求,也最能掌握地方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新村部更应该聆听村长的声音,把村长列为服务目标之一。 村民的福利与权益,理应是新村发展部与村长共同的责任。政府更应该尊重村长的申请与诉求,拨款的分配不应受到政治因素左右,更不应成为政治施压的工具。毕竟,这些资源属于人民,应当以村民的利益为最高考量,而不是以村长的政治背景作为判断标准。 新村发展官作为部门与村长的之间的沟通桥梁,必须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而不是根据个人喜好或预设立场进行资源分配。新村部更应该公布拨款详情,确保每个新村皆有公平合理的拨款。 柔佛州的每一个新村,都是历史与现代并存的见证,希望联邦政府摒弃政治偏见,保持中立开放的态度,而非不断把“退出政府”、“加入反对党”挂在嘴边。唯有携手推动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新村的永续繁荣,让村民安居乐业,让新村文化继续发光发热。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