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扎希

13小时前
4天前
4天前
国大党在团结政府完全遭边缘化,说好的部长落空了,连官联公司高职也没有,让国大党很不满,萌生退意。 国大党会不会离开国阵?这次是认真又或只是喊狼來了? 早前,国大党领袖不只一次说可能离开国阵,如今国大党代表动议离开国阵,但又把决定权交给党领导层。 从国大党大会代表的意愿,再到领导层的明喻暗示,都透露了国大党要走。为什么不当场就拍板决定? 说到底,就是一个字:悬。 国大党对走不走悬而未决,可以是进退两难,迟疑不定,也可以是吊起來卖,待价而沽。 沙巴州选和內阁改组结果如何,或许才是决定国大党走或不走的考量。 国大党可以在沙巴州选,观察国阵尤其巫统与希盟的合作,会否更稳固或开始有裂痕?也可以观察巫统的政治势力是强化或者弱化,再來考量自己继留或离开国阵,才更符合政治利益? 如果国阵巫统都泥菩萨过江,那么国大党也就没必要留在国阵一起沉船。那么,如果国阵巫统继续强大,国大党继留国阵,就有好果子吃吗? 或许,沙巴州选后一旦內阁改组,国大党能否分配到官职,才是续留或离开国阵的最关键因素。 国大党为什么要闹离开国阵?说白了,就两个原因。 [vip_content_start] 一是不获重视没有官职资源,再來就是没有了关键角色地位。 国大党署理主席沙拉瓦南曾说,国大党在团结政府完全遭边缘化,说好的部长落空了,连官联公司高职也没有,让国大党很不满,萌生退意。 这一点,国阵兼巫统主席阿末扎希曾发表的“玩具论”,多少证明了扎希是知道这一点的。 根据扎希的说法,马华和国大党基层没有要脫离国阵,只是部分领袖没有获得“玩具”才会吵,这些领袖很想要玩具,当没能拿到玩具后就跺脚生气。 那么,如今国大党上下似乎动真格了,扎希会否在內阁改组时分配官职给国大党,來安抚国大党上下的情绪? 当然,如果国阵巫统在沙巴州选告捷,那么扎希基本上就不用给国大党好脸色了。 不受巫统和扎希的待见,实让国大党在国阵里,有越來越强烈的危机感。 毕竟,从独立前的联盟(巫统+马华+国大党)再到国阵成立,国大党都有一股开国功臣的傲气。 而且,国大党在政府和联盟里,都是垄断照顾印裔社群,代表印裔社群的独家生意。 国阵里印裔为主的人民进步党,无法跟国大党抢生意;其他印裔为主的政党想加入国阵,没有国大党点头都不能成事。 但是,2018年大选后一切都变了。 先是国阵失去政权各成员党纷退出,就算国阵重新成为执政党,国阵主席扎希也不见得珍惜继续留在国阵的国大党和马华。 2020年喜來登事变,扎希曾经拥抱土团党和伊党;2022年大选后,扎希拥抱希盟紧抱安华。总的來说,扎希眼里只有新盟友,视国大党和马华两位老盟友形同鸡肋。 2022年第15届大选时,扎希就让其他印裔政党以“国阵之友”的身分上阵,分掉了国大党的议席,这已经让国大党有了危机感。 团结政府成立后,照顾印裔社群和代表印裔社群说话,似乎也不再是国大党的事,变成是行动党的印裔领袖,还有公正党尤其是副主席拉玛南的角色了。 拉玛南曾是国大党员,他转投公正党后平步青云,如果內阁改组他再升为部长,而国大党依然什么都没有…… 那么,有官职又有资源的拉玛南,一人就能顶整个国大党了。 说到底,国大党离不离开国阵,关键人物就在扎希。他对新盟友再一脸讨好,对旧盟友再一脸嫌弃…… 国大党一拍两散,也就不意外了。 相关新闻: 国大党代表大会| 代表议决 交领导拍板 国大党要退国阵入国盟 巫伊可合作 我们就不可以?国大党主席拒向巫统道歉 国大党与国阵走到十字路口 主席吁代表决定未来方向
5天前
2星期前
凯里回归巫统的最佳剧情,就是带领基层(其实是派系)除掉扎希,然后以清除党内贪腐毒瘤为功勋,实现“王者归来”。 凯里回归巫统传闻又起,今年已经是第二回。 第一回,空穴来风,凯里直接回应还没有兴趣,而且活动预约排到明年,无暇政治。 明年还没到,这回又传凯里回归。凯里回复,他没有离开巫统,他是被开除的。这话什么意思? 会否是强调,凯里回归与否,主动的应是巫统?如果风声四起,最后却要凯里领表格申请,这也太委屈。 不过,既然凯里的播客取名已经表明心志——“出去一下”,那么看来,回来是必然,时间才是问题。 风声可以是巫统当权派放出 ,瞧瞧党员、盟党,以及敌对党的反应如何。欲知晓凯里反应,无需放风声,直接问就行。除非,凯里私下回应模棱两可,不愿明确表态。 风声也可以是凯里放出,同样是要瞧瞧,巫统领导和基层的反应。目前看来,并没有引起巨大反弹,也没有看到过多热情。 风声还可能是基层放出,希望造势凯里回归,并真心希望凯里能带动巫统复兴。他们或许希望有实力的领袖,挑战目前的领导。 那么,凯里回归的最佳时机为何?那要回溯凯里离开的原因。 当时,凯里与党主席扎希闹翻,上届大选一度苦无上阵选区。临阵上阵双溪毛糯,虽打了漂亮一战,但终究还是输了。 凯里被开除出党,能获得的光环就是反扎希。扎希是巫统贪腐的象征,获得DNAA反而令一些人觉得:此人还没有面对应有的法律制裁。 所以,凯里回归巫统的最佳剧情,就是带领基层(其实是派系)除掉扎希,然后以清除党内贪腐毒瘤为功勋,实现“王者归来”。 又或者,扎希在党内派系斗争中,因某种原因(未必是反贪腐)倒台。硝烟散尽,巫统举目无领,遂隆重邀请凯里主持大局,这同样是另一版本“王者归来”。 但扎希贪腐这回事,经时间流逝,人们的感受必然也会渐渐淡去,连希盟支持者都不如以往那般在意。如今,巫统对扎希的恶感,似乎有所消退。 当然,重点在于,巫统目前寄人篱下,欠缺贪腐机会。虽然仍掌握部分权力,但表面看来,巫统确实已远离了当年国阵一党独大的贪腐年代。 掌握着执政资源,又分得扎希所换来的各级官位,巫统不少领袖看似已安于现状。至于期待凯里回归、反对扎希的势头,目前看来,还未等到那样的时机。 巫统党内与扎希,表面上看来不同调的只有阿克马。凯里当然有足够智慧,不会与阿克马为伍,以牺牲难得建立的“清新”形象。 何况,阿克马虽然屡遭扎希限制,但似乎没有针对主席的不敬表现。人们甚至可以诠释,扎希其实也默许阿克马的一些行动。不时温柔苛责阿克马,只是向团结政府其他伙伴演的大戏。 审时度势,凯里当下要如何?一则继续韬光养晦,在党外继续维持人气、守株待兔,待机遇从天而降;一则妥协,不仅不以反扎希旗帜回归,还接受扎希的招安(至少表面)。 前者面对的困难是,时间流逝得越久,凯里远离权力就越久,离巫统党内人脉也越远。只要巫统生存不遇危机,凯里被淡忘,或被视为“可有可无”的机会就越大。 在年轻领袖在权位日益僧多粥少(需与希盟分享)的情况下,让一个曾经光芒耀眼的人物回来分杯羹,甚至竞争,显然也不符合自身利益。 凯里以博客维持人气的做法,看来也会面临瓶颈。在没有参与权力运作的新经验下,凯里的观点,就日益与那些纯粹的评论人趋同,丧失了独特之处。 何况,博客能够吸引的,主要是城市开明的各族人士,而巫统的根基另在一方。两者之间的群众基础,其实只有有限的重叠。 刚刚离开内阁的拉菲兹,其博客反而更吸引人。这不只因为节目相对新鲜,更重要的是拉菲兹才刚刚离开马达尼内阁。 因此,拉菲兹更能掌握并提供那些对当前局势影响最直接的资讯——布局考虑,以及各党派的博弈。拉菲兹的陈述,虽非客观描述,只是其个人视角,但也提供人们另一审视议题的窗口。 风声提出,凯里将在沙巴州选前重回巫统,并且在来届大选上阵槟城甲拋峇底,重夺曾是巫统堡垒的国会议席。 凯里重回巫统,能否为巫统在沙巴州选注入一剂强心针?效果看来有限。 凯里回归,确实会为巫统整体带来良好观感,但沙巴政治高度 [vip_content_start] 地方化。凯里对沙巴的影响力,除了国阵原本就未重点经营的城市选区外,凯里在沙巴的影响力其实相当有限。 如果巫统在沙巴州选笃定大胜,凯里赶在州选前加入,就能分享胜利的荣耀。到时,不深究的人们或有此观感:凯里一加入就建立战功,此等大将必能为巫统在来临的州选,甚至大选,再创辉煌。这对凯里的个人威望,以及凝聚巫统战力,助益良多。 但巫统在沙巴州选的选情,真的乐观?目前看来还有太多不明朗的地方。 没准,如果凯里选择加入沙巴选战,国阵表现又差强人意,效应就会完全相反。一加入就成为“战犯”,是坏的开始,也是失败的一半。机关算尽如凯里,怎会不晓得这种政治风险? 至于来届大选转战甲拋峇底,巫统领导如真有如此安排,凯里或许就比较能够接受。毕竟,凯里在上届大选面临无区可上的处境。获得上阵国席,应该是凯里回归的必要条件。 如果真要上阵甲拋峇底 ,凯里就需要尽快回归。毕竟,这不是凯里的政治基地。更早加入,就能给凯里时间,开始在当地经营政治影响力。 甲拋峇底是凯里岳父——敦阿都拉的政治老巢。阿都拉残留的政治影响固然不会全无,但可能有限。 凯里上阵的优势会是,上届在甲拋峇底败阵的巫统大将利查马力肯,在六州选举仍然赢下柏淡州议席,在当地应该还有经营。 凯里与利查马力肯关系良好,应该不会为了争夺上阵权,出现未战先内乱的兵家大忌。这对空降的凯里非常关键。 从巫统大局而言,凯里上阵边缘选区,能带动巫统整体气势。国盟势力,已经南下到甲州。 如果让大将在北部的国盟腹地开战,国盟全力南攻或许会有所牵制(巫统当然还要有其它北部的配套部署)。 如果漂亮胜出,凯里政治声势必定大涨。这比让凯里在相对安全的雪、森地区上阵更有气势。 分析第15届全国大选,在甲拋峇底,伊党的马斯杜拉获得28,604票,国阵利查马力肯的票25,737票,多数票只有2,867票。 不过,当时慕达也委派候选人丹尼尔竞逐,还获得了14,214票。如果慕达来届没有上阵,估计开明派,或非穆斯林票(只占大约8%)就更能集中于凯里,其胜算就较乐观。 但凯里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审视后来的六州选举成绩,甲拋峇底之下三个州席,国盟就夺下两个。综合三议席,国盟总票数38,415,相对与团结阵营的25,950票 ,国盟的综合多数票上升到了12,465票。 甲拋峇底是威省最北地区,与吉打接壤,算是国盟大本营的边界。此外,如果凯里领军的策略曝光,国盟会否委派来自吉打的重量级人选硬撼?值得关注。 挑战虽大,但凯里在下届大选前回归巫统,并下场竞选,则比较明智。 下届大选,巫统需要打一场翻身仗。如果凯里自外于该过程,他与巫统可能会渐行渐远。 倘若巫统在来届大选惨败,巫统内部可能重新燃起倒扎希风潮。届时凯里或许能以救世主、改革者姿态重返。 然而,巫统惨败,就意味国盟势力进一步巩固。如此,即便凯里回归,巫统短时间也很难再恢复。 届时,若希盟还是得以与巫统共组团结政府,巫统在当中的地位只会更差。 万一国盟得以执政,巫统在野必然受到国盟无情打压。即使加入国盟组联合政府,巫统也会面临土团党当下处境——被迫言听计从,要不使计歼灭。 不过,以目前国盟以及土团党内斗不止的情况来看,即便没有凯里,巫统至少能在下届大选前保住目前势力,甚至获得更好战绩。 如果巫统没有凯里也能获得更好战绩,巫统就不再需要凯里。凯里也会失去获得配套利益的回归筹码。 其实,如果土团内斗导致严重分裂,其支持力量到底会流向何方?这会是值得关注之事。大体上,土团支持者应该会倒向伊党。 目前引领倒慕的大将——袁怀绍、旺塞夫,都与伊党关系密切。土团反慕派欲推举的韩沙,也是伊党属意的人选。 土团分裂后,掌握执政优势的巫统,其实有机会吸纳那些并不倾向伊党的力量。此时凯里加入,提振巫统气势,就更能吸引部分“西瓜偎大边”的土团失意者。 以上分析,主要从凯里和巫统的角度分析利害。从非马来人的角度,巫统作为国盟主要竞争者,若能够在来届给予国盟痛击,表面看来是好事。 然而,如果巫统过分壮大,希盟力量又进一步萎缩,未来的“团结政府”恐怕将由巫统主导。对非马来人而言,并非好事一件。
2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