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们都需要跟彼此合作才能组织政府,以后这些政党就可能收歛一些,不再互相攻击,因为今天的敌人可能明天要抱在一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多数民调及分析预测星期六晚开出的选举结果将是悬峙国会。
当一个政党获得最多席位但仍未能在下议院获得多数席位时,就会出现悬峙议会。下议院的席位总数为222个。要获得多数席位,一个政党必须至少获得112个席位(或者111席,因吉打峇东色海国席希盟候选人骤逝,延期选举)。如果达不到这一点,那么任何一方都不会在下议院占据多数席位。
ADVERTISEMENT
悬峙国会以及随之发生的状况或许会是一场噩梦:政界会进入一个不确定的大选结果使各阵营和小党进入残酷的谈判之中。而对于选民而言,很可能就回到选举之前的状况。然而,不要忘了悬峙国会在比例代表制国家却是常态,乱象是必然,唯只要大家遵从游戏规则,就能很快回复稳定。
如果本届大选结果出现悬峙议会,分析一般上认为会有四种合作的可能性,分别是国阵与国盟、国阵与希盟、希盟与国盟,以及国阵、国盟、希盟合组大团结政府。
各大阵营若要达致合作协议,肯定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谈判,而且他们在本届选举之前都曾经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和经验。其中巫统、土团和伊党既是合作和竞争关系,因为他们彼此属于共同的选票市场。直到国会解散前,这三党一直都在角力之中,甚至巫统内部也是倾轧不断。至于希盟,他们不可能与“叛徒”土团及伊党合作,或许必须选择与巫统合作,但行动党在希盟内令这个可能性打了折扣,尽管之前陆兆福不排除与巫统合作,巫统却未必要与行动党同处一个政府。希盟若有议席优势,一旦要拉拢砂盟,砂盟与行动党处于水火之势,令合作几乎是不可能成事。
关于悬峙国会,由谁组建政府这方面联邦宪法的条文又是如何阐明?
联邦宪法没有提供简单或直接的答案。宪法规定,元首有酌情权任命他认为可能获得下议院大多数成员信任的人担任首相。细看条文宪法并没有规定首相必须是赢得最多席位的政党领导人。
因此元首会首先要求赢得最多席位的政党领导人组建政府。然后由该党邀请其他党加入联盟,从而获得足够的多数席位,以确保下议院大多数成员是支持那位党领导人。获得这些数字后,它将回到元首手中,在得到元首同意后,元首将任命被接受的联盟领导人组建政府。
这种情况即是喜来登行动之后,慕尤丁、安华、扎希不断以点人头及法定宣誓书来向元首证明本身拥有最多的议员支持。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分析认为投票结果出炉后,又会是另一场战役的开始。但是,如果他们都需要跟彼此合作才能组织政府,以后这些政党就可能收歛一些,不再互相攻击,因为今天的敌人可能明天要抱在一起。这或许是我们在大选后值得期待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