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盟的战略目标显然并非执着于拿下112国席,而是要争取相对多数,尤其是相比国阵、国盟来得多,且最佳的情况是两者得席加总依然低于希盟的程度,如此才可以取得“最有机会执政”的位置,促使沙砂本土党放弃和国阵、国盟合作的念头,选择跟希盟进行政治协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第15届大选各个政党的选战已进入白热化状态,大家都聚焦在各自战略目标,争取执政布城的机会。国阵、希盟和国盟的目标再明显不过,就是争取议会多数席位,入主布城。
三个政党联盟都准备争取沙砂政党的支持以成立联邦政府,因此跟沙砂政党关系的经营相当重要。国阵决定不插手砂拉越国会选区,而为了讨好沙巴本土党,不惜跟针锋相对的土团党在沙盟名义下联手。国盟主席慕尤丁虽然提名4位候选人上阵砂国席,但主要还是将战力集中在大马半岛,显然,国盟也有意淡化跟砂盟的竞争,以及缓和与沙巴巫统的矛盾,可以想见,国阵和国盟都是用比较友善的姿态拉拢东马势力。
ADVERTISEMENT
值得留意的是,希盟是三个联盟里面唯一跟砂盟和沙盟正面交锋的阵营,不仅如此,希盟同时还要和砂团党、民兴党及其他本土在野党争夺选票,惟希盟领袖却乐见选后跟所有东马政党进行磋商。
既然希盟要跟沙砂政党合作组织联邦政府,为何又要在东马国席全面开打?对于此,笔者认为希盟的战略大目标的确是执政布城,但是通过不同于国阵、国盟的方法和途径达成目标。再说,公正党、行动党和诚信党都直接设立支部经营沙巴、砂拉越的政治版图,假设仿效国阵、国盟扶持“代理人”的话,希盟必须在砂沙二邦议会选举中向其他本土党作出让步,其领袖和基层将面临遗弃,希盟三党也将逐步沦落为真正的“马来亚党”。
笔者主观上认为,希盟不是想要通过拉拢砂盟、沙盟加入内阁的方式来组织政府,而是采取交换条件的做法,签署类似朝野谅解备忘,争取沙砂本土党加持,从而建立由安华所领导的简单多数政府或少数政府。
希盟要促成谈判的前提是成为全国赢得最多席次的阵营,而且是要拿到国阵、国盟的席次加总也低过希盟得席的数字。为此,希盟的战略目标应该是争取100席左右,从而争取到组织政府的优先权,“威逼利诱”沙砂走向谈判桌,再决定如何跟东马朝野政党谈条件。
第一种情况是希盟拿到相对多数席次,遂与砂盟或沙盟签署谅解备忘录以利益交换,即便砂盟和沙盟不在政府内,他们也可以从希盟政府中获得不少好处。
第二种情况是希盟赢得的议席不够多,国阵、国盟的席次总和较高,或跟砂盟和沙盟的协商陷入破局,希盟会改以拉拢民兴党、砂团党和无党籍议员,邀请他们组织联合政府。惟条件是民兴党跟砂团党需赢得足够多的议席,而且大部分议席对希盟来说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他们要拿到希盟长期攻不下的选区,否则会给未来邦议会改选的议席谈判制造麻烦,进而影响到联邦政府的稳定。
第三种可能性希盟掌握的国会议席跟国阵、国盟不相上下,于是,争取砂团党、民兴党和无党籍共同执政,然后再以最接近执政门槛的数字,跟砂盟和沙盟签署谅解备忘录,形成少数政府的局面。
无论如何,希盟的战略目标显然并非执着于拿下112国席,而是要争取相对多数,尤其是相比国阵、国盟来得多,且最佳的情况是两者得席加总依然低于希盟的程度,如此才可以取得“最有机会执政”的位置,促使沙砂本土党放弃和国阵、国盟合作的念头,选择跟希盟进行政治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