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选充分反映了巫统或国阵一党独大的时代已终结。选民的自主意识提高,传统政治人物也非绝对可以完全主导选举结果,并非一定要“选党不选人”,无疑的,这个现象是好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为期两周的竞选,经过口水和雨水,随着投票的结束就此划上休止符,一切都有待开票结果,肯定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无意外的,权力经洗牌后接着就是派牌,吵闹的政坛又将会掀起新的口水战。
事实上,本届大选可以算是上届大选的延长赛,“终结后门政府”、“收拾叛徒”,除了Bossku在牢中等待奇迹发生外,这次的大选仍是以马哈迪、安华、慕尤丁为焦点,只是四年的变化将他们分作三个阵营彼此互咬,当然另外再加上了巫统主席扎希充当一个跑龙套的,给了此次大选增加不少政治口水,从“淹水也要大选”到“国阵的共主(首相)还是依斯迈吗?”,出尽风头。
ADVERTISEMENT
综合而论,我们对第15届大选有四方面的观察。首先是参选人数大爆炸的现象,它究竟说明了什么?
国会222个议席,却迎来935人竞逐,甚至峇都选区竟然有10位人士参选,堪称打破历史纪录,或许将来选委会可以考虑调高按柜金,以弥补些选务花费。除了那些来蹭知名度的,说实话,很大的原因是认为大选已非传统大党可以支配,政治不再避之唯恐不及,尽管“人人有机会,个个没把握”,但在选举游戏相对公平的情况下,参选不致成了笑话。
本次大选充分反映了巫统或国阵一党独大的时代已终结。选民的自主意识提高,传统政治人物也非绝对可以完全主导选举结果,并非一定要“选党不选人”,无疑的,这个现象是好事,它不仅让小党在未来有了可生存的空间,也让选民在“两烂苹果选一个比较不烂”的现象可以有些突破,尽管目前的政治环境对小党或独立人士的生存仍并不那么有利。
其次,大家都留意到了,本届大选是许多“政治老人”的最后一役,政坛上的老面孔、年纪大、新仇旧恨。可以预期的是,下一届的大选将会是另一批人变成主角,也许包括了凯里、拉菲兹、阿兹敏、陆兆福等人,前提是他们必须在本届选上。真正的政治老人马哈迪可以肯定地说是谢幕了,如果安华没有拿下一席,慕尤丁未能任相,他们也有可能随着马哈迪一起说再见。
马华情况也类似,三位“老将”还在冲刺,即便选上或未被官派,恐怕也将会随着那帮政治老人一同消失在政坛。行动党方面,林吉祥表面的退隐,看来是为换上女儿林慧英上场的交易,“实权”领袖林冠英仍主导着其父的政治遗产;另外,同属政治老人的方贵伦和陈国伟仍获得上阵,这明显是派系的结果,仍未看到真正世代交替的现象,反倒是更多党内的斗争。
第三,因为纳吉蹲大牢,今次大选已无“共同敌人”了。四年半的时间三任首相,其中三年在疫情中起伏,所以可以说政坛没有什么新议题,只见权力一再洗牌,财政预算案提出来虚晃一招,接着就解散国会了,政府治理基本上是空转的。希盟虽然于上届成功实现“改朝换代”,但结果却在联盟分裂下告终,22个月的执政党留下了许多“做一半”和“里外不是人”的政绩,这次大选可以说是“509”的延长赛,想借此证明509后真正的合法政权是谁,严肃地说,希盟若今次获胜,即可以视作是对安华任相的同意,以结束那你争我夺的局面。
希盟对这场延长赛势在必得,打出“扎希任相”的厌恶牌或丑化牌,目的即是让选民同意安华上位。选举就是一次的检验,基本上都是环绕着经济、民生、贪污等治理的问题在吵,这在选民中已听得麻木或厌烦了;所以这次投票就剩下是“谁当首相”的问题,是安华、慕尤丁、扎希或依斯迈的“首相PK战”。
第四,相较于上届大选,社运人士纷纷在党性至上的政坛中被消失了,具社运背景的社会主义党最终与希盟谈判破裂更是确立了这一点。上回,政党在收割社运上明显地表现在大选中,并利用具社运影响力的人士上阵,从净选盟和反稀土中收割,如玛丽亚陈、黄德等,加上公正党创党元老蔡添强本次也被踢出选局,“烈火莫熄”运动的成果已完全被希盟吸纳了。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社运面对关键时刻,加上若希盟执政,恢复公民社会抗争的力量,应是我国成熟的公民社会不可或缺的,社运人士必须重建起这股政治实力。
马来西亚这个国家仍存在在地球上,这个国家的人民仍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下去,不管权力洗牌和再分配的结果如何,人民祈愿的是这个国家可以再进步,或进步得更快一些,这不是一种卑微的恳求,而是一种权利(Right)的表达,请所有手上拥有权力(power)的人记得,它是人民给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