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阵、希盟和国盟都面临个别候选人脱党参选的纠纷,这些现象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党提名制度缺的弊病,党主席和当权派的绝对权力过大,导致党内人士的不满,而蔡添强便是因提名机制不透明、不民主的受害者之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届大选中,国阵、希盟和国盟都发生原任候选人遭除名的风波,这些被除名的候选人,有的选择认命引退,有的选择跳槽他党争取提名机会,有的采无党籍名义参选,回应除名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但是,大部分面对除名的候选人倾向选择脱党参选的这条路,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巫统的沙希淡、扎希迪、伊党的仄阿都拉、凯鲁丁和公正党的蔡添强。
五名候选人之所以受到媒体的关注,都跟他们在政府或党内扮演重要角色有关,而五名候选人里面,除了蔡添强,其他人均担任过部长职位,尝试过权力的滋味。竞选期间,他们也非常积极地攻击巫统和伊党。因此,如果说沙希淡、扎希迪、仄阿都拉和凯鲁丁是为了权位而战的话,那么,蔡添强是唯一并非为了争夺权位参选的候选人。
ADVERTISEMENT
何以笔者如此“抬举”蔡添强?我们从蔡添强的履历及其近期的表态中,可以证明这个说法。蔡添强跟安华是同一个时代的政治领袖,1998年烈火莫熄运动爆发,蔡添强与其他在野领袖发动反抗马哈迪的社会抗争,后来,他也是参与组织和经营公正党的元老之一,代表公正党参选并两度中选峇都国会议员。蔡添强在公正党各派系之间走动,试图在化解分歧上建立最大公约数,所以经常成为派系标签和挞伐的靶子。2020年喜来登政变事发,阿兹敏、祖莱达率领支持者退党,被指倾向敏派的蔡添强没有跟上,甚至还多次公开谴责阿兹敏及其他“叛党”分子,以及公开重申对安华和希盟的支持,拒绝跟国盟为舞,始终守住“烈火莫熄”的精神。
国阵、希盟和国盟都面临个别候选人脱党参选的纠纷,这些现象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党提名制度缺的弊病,党主席和当权派的绝对权力过大,导致党内人士的不满,而蔡添强便是因提名机制不透明、不民主的受害者之一。惟,他的情况较为特殊。蔡添强在峇都区的耕耘明显比巴拉柏卡兰资深,对选区情况的掌握和了解较深入。否则,蔡添强脱党参选的时候,也不会有一群公正党基层愿意帮忙辅选,安华、拉菲兹及其他蓝眼领袖也不会以“疼着打”的方式对付他,显然证明蔡添强在峇都和公正党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另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是,虽然对党内提名有所微言,蔡添强依旧坚持不采用恶质、负面或人身攻击的选举策略,而是以“人民之椅,峇都之声”的口号,跑动选区,积极地扫街拜票,还有公布自身的竞选宣言,展示支持希盟、力挺安华担任首相和坚守“烈火莫熄”的立场,蔡添强由始至终没有表明离开公正党的意图,因为如此,代表希盟参战的巴拉柏卡兰则显得相形失色。据此,我们不可以将蔡添强跟沙希淡、扎希迪、凯鲁丁、诺奥马、廖泰义等等,被因除名而径直跟党中央对抗的人物相提并论。
假设巴拉柏卡兰败走峇都的话,希盟唯有归咎当初“点错秋香”,盲目地提名新人而选择较不受欢迎的候选人,而且也需对巴拉进行检讨,毕竟在将近的五年任期内,巴拉未能掌握大好的机会努力经营选区和照顾选民,建立自己的地方组织盘,不能怪罪蔡添强参选导致选票分裂。
换个角度来说,安华的主张是正确的,即公正党是时候栽培新梯队,以便延续该党的斗争。可是,公正党乃至其他有意改变现状的政党,都应该要好好去思考党内民主的问题,今天,蔡添强抱着不甘愿的心态,却以“公正党良心”的姿态参选,足以显示他心里正处于理想和现实的挣扎,事实上这是党内提名不透明和缺乏民主的警钟,尽可留住忠党且有能力的领袖,毕竟公正党不能期待每位领袖如曾敏凯般看得开。
各政党有必要参考采取类似台湾普遍使用的党内初选制,在接近大选的时期委托民调机构进行调查,然后结合个别领袖的政绩和表现进行评估,选出最有能力、最有胜算的候选人,而不是通过党主席和委员会的寡头决策来拍定提名状的发放,如此政党才会朝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政党理念的传承也更为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