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經濟主導的政治可以成為主軸,那麼馬來西亞就有機會“擺脫咒語”,不再糾結於什麼華教、統考和土著特權,重新走上政治正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我們必須承認,不管是國陣、希盟或國盟上臺,西馬半島的政治生態,恐怕都不會出現什麼顛覆性的改革。原因除了原本的族群結構關係,馬哈迪執政時期把宗教和種族捆綁的做法,也是造成現在每逢大選,就出現華人財富、馬來人特權、華教獨中等“選舉課題”;這回伊黨主席哈迪阿旺指行動黨是共產黨便是典型的例子。
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照說這種老生常談的手段,在今天應該沒有什麼市場了,卻偏偏又5年一現,說明仍有一大堆“沉默的受眾群”,還是對這類言論全盤買單的。
ADVERTISEMENT
政治人物在這方面是很敏感的,如果沒有受眾,甚至會引起反感的話,他們是不會同款招式耍了又耍的。例如伊黨的言論聽在華人耳裡,沒有一個人會相信。但顯然華人不是伊黨的“受眾”,哈迪的話也不是講給華人選民聽的。
釐清了這個局面,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雖然政府可以改朝換代,政治生態卻始終只能死水微瀾,攪不起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這回第15屆大選,眾分析員皆說恐怕會“三分天下”,而由東馬的政黨成為真正的造王者。從明面上來說,這樣組合而成的很有可能是極不穩,也充滿變數的政府,並不利於國家發展。事實也確實如此,但是從長至10年以上的觀點來看,卻也不見得會是一件完完全全的壞事。
日前砂拉越總理阿邦佐哈里對媒體說,“對我們來說,承認統考文憑,就是讓學子能繼續深造。”他說在砂拉越,不只是華人,一些土著的中文非常好,他們可以到國外大學,如新加坡大學深造,可以很好裝備自己應對新經濟。
這段話放在半島,也許就只是爭取選票的選舉語言,但在東馬卻是已經辦到了,而且是繼續開放中的各項政策之一。我們通過網絡媒體,見到東馬各種族正過著半島四五十年前,曾經擁有過的那種真正和睦的生活。這樣的和睦在西馬已然遠去,各種族被“身分認同政治”所築起無形圍牆,困在了自己族群的生活圈子裡頭。
這層層的無形枷鎖始終不得破除,其根本就在於“身分認同”已經深植政治體系,成為了政治咒語,任誰不敢輕易碰觸。所以我們需要藉助外力來破解咒語,而東馬的政治文化就是很好的“外力”。
由於長期缺乏半島的“照顧”,東馬的政治不自覺地便趨於更現實的經濟求存方向,這也使得種族和語文課題,相對來說共鳴性不強。
如果這種以經濟主導的政治可以成為主軸,那麼馬來西亞就有機會“擺脫咒語”,不再糾結於什麼華教、統考和土著特權,重新走上政治正軌。當然,這願景不可能發生在這次選舉,但只要方向對了,目的地自然會到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