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选民越是“高深莫测”和“喜怒不形于色”,就越能“驯服”政客。如不想看到政客在胜选后“变脸”,最好的策略就是“城府要深一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选举期间,各大阵营不断放话,都在说根据民意调查结果,我方可得多少席位、距离执政门槛还有最后一里路等等。
民调成为心理战工具,世界各国都有。主要意图,不外是巩固自身基本盘,强化支持者信心、震慑和动摇对方支持者、影响中间选民靠拢等等。
ADVERTISEMENT
这种心理战就像“望梅止渴”,曹操“善意欺骗”饥渴的士兵,说前方很快就到达梅林,大家必须坚持到底。在西方,哥伦布率船队穿越大海,他不断说已看到海鸟出现,大家很快就看到陆地,这才安抚恐惧的船员和阻止叛变发生。
设定“大目标”,或许能暂时稳定军心,但长远来看,在民主化进程中,各政党的“铁票”或“基本盘”都不断萎缩,中间选民日益增加,已成为一种趋势。
由于现代选民越来越“阴晴不定”,逼到政治人物必须学会运用“民意调查”的技术手段来“阅读空气”,否则无以判断基层草根的“行情”。
虽然各阵营不断公布民调“数据”,但在“民意如流水”的变化多端年代里,这些“数据”,只能提供一些让选举操盘手临时调整选战策略的“参考价值”,其中的“不确定性”和“变数”还是很多。
身为选民,看到民调数据,有两点需要注意:
(1)受访者可能“答非所问”:虽然民调技术日益成熟,设定问题和“套话”技巧越来越隐蔽,但也未必能保证让受访者讲出内心的真实意图,因为我国还是刚实现“政权轮替”的国度,威权主义还未消除,民调公司的政治背景和公信力也未达到让人足以放心的程度。人民受访时为了“政治正确”,宁可掩饰本身的真正想法,甚至讲反话。
(2)民调数据的“可信度”必须打折:公开的民调数据,可以被不同的利益集团来“各取所需”以“操纵选情”,因此大部分实行民主选举的国家,都有法律禁止民调数据在选举关键时刻公布。用博弈论的“信息不对称”角度来看,能公开的数据,肯定对民调“委托者”有利,那些不公布、只有少数高层才知晓的数据,往往才最贴近现实情况。
一些民调数据也显示,现在我国选票市场看似三分天下,但选择“不表态”或“还未决定投谁”的选民也与日俱增,而“中间选民”就在这些人当中。
有些政治评论员将这个群体称为“游离票”,其实是有贬义的。“游离票”和“没主见”、“随波逐流”、“见风转舵”等负面词有关。
真正的“中间选民”,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特点就是会看候选人的政策主张和政见,不会仓促做出投票决定。
总的来说,中间选民越是“高深莫测”和“喜怒不形于色”,就越能“驯服”政客。如不想看到政客在胜选后“变脸”,最好的策略就是“城府要深一点”。
遇到各阵营候选人来拜票,都好来好去、客客气气,有康头就照拿,有承诺就听着先,真正进到投票站,才冷静划下自己的心水人选。投完票后回归中间,不执着做任何一边的铁票,因为铁票最没价值。
中间选民的扩大,对我国的政治民主化有正面建设作用。我们唯有选出更多有素质的人民代议士,才可以改变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态,进而让国家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