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跳槽法的通過算是雨後的彩虹嗎?既然彩虹出現,選民是否會對政治重燃希望?
第15屆大選是史上最多候選人提名的選舉,多達945人角逐222個國會議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過去的大選,國民所認識的政治比較簡單,只要獲得超過半數議席的陣線,即112席或以上便能組織政府,而這一種認知在第14屆大選後已經全然改變。第14屆大選一開始只是獨裁老人想要再次任相,後來演變成拆夥重組內閣,組織一個全新的聯合政府。
這麼一個拆夥再組聯合聯邦政府,讓全國幾個州屬也跟著重新組織陣線,一系列的從國、州、縣、市、村更換政治委任職位,這算是民主進程嗎?毫無節制的離開大選前的陣營、政黨,再組織新政黨算是民主缺陷嗎?反跳槽法的通過算是雨後的彩虹嗎?既然彩虹出現,選民是否會對政治重燃希望?
ADVERTISEMENT
可以肯定的是,聯合政府將成為馬來西亞政治的未來趨勢,畢竟在不加入東馬非希盟議席的情況下,西馬幾乎沒有一個陣線可以過112席,獨自組織政府。
國陣、希盟、國盟都希望在大選之後不寄人籬下,能單獨執政,由此可自行決定誰當首相、官職如何分配等,因此新的政治模式已隨著第15屆大選來臨而誕生,很多新政黨開始在西馬成立,就連東馬政黨也不放過這個機會到西馬搶灘,畢竟最後哪個政黨的議席多,被邀請談判加入聯盟政府的機會就越大。
另一個我們常常遺忘的觀點是,除了全國中央政治版圖,州屬的政治版圖與主權也是聯合政府成員關鍵的一環。
簡單的說,擁有州屬掌控權的政黨或許優先獲邀請進行談判,就以伊斯蘭黨為例,該黨的國會議席不算多,但是任何陣線組織聯合政府一旦有該黨參與,聯邦政府便能直接與吉打、吉蘭丹、登嘉樓銜接,而其他有伊黨議員的州屬,如雪蘭莪、霹靂、玻璃市、彭亨也可以輕易組織聯合州政府。
若要用傳統模式來奪取州政權肯定不是一件易事,一些州屬的政權輪替也不會在一兩屆之內實現。換言之,通過邀請在州內舉足輕重的政黨參與聯合政府,或能一併把州政權拿下。
這就是為什麼行動黨說大選後可以和任何一個政黨商討組成聯合政府,而頻頻向巫統伸出橄欖枝,因為他們明白自己有條件主宰檳城、雪州、森美蘭州政權,大選後要和巫統結盟並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