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盟列霹靂為前線州,其實存在轉移焦點和分散國陣戰力的考量。“攻打霹州”遠比“守護雪森”更有煽動性,更能鼓起支持者的信心。
霹靂州位處大馬半島的中樞,南通雪隆首都圈,北達商貿大港的檳城,往東通向話望生、文冬和金馬侖等經濟種植業發達的地帶,取得霹靂州等同於扼住半島的交通要道。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再說,該州的自然和土地資源相當可觀,擁有許多開發的潛能。
霹靂州具備交通和地理的優勢,惟政經環境卻遠遠落後他州。每每外州友人來訪都必定抱怨霹州公路的“惡況”。身邊許多親友為多掙錢不得不遠赴獅城謀生。
ADVERTISEMENT
該州政局近15年來發生多次的變化,投機政治的風氣跟沙巴相比可謂伯仲之間,身為土生土長的怡保人,筆者認為,霹靂州可說是先天優勢卻無後天耕耘之地。
然而,霹靂州在本次大選卻成為各路兵家的焦點戰區,至於何以霹靂州會成為朝野政黨爭鋒之地,筆者認為此效應必須歸功於希盟的戰略佈局。
安華宣佈出戰打捫,三蘇依斯干達、聶奧馬、陳家興、西蒂艾莎等聲望較高的領袖跟著參戰,行動黨也在霹靂州派遣許多年輕臉孔,這些佈局都讓希盟的聲勢頓然大振,眾多大將的到來對國陣巫統遂構成一定的威脅。
除了巫統黨主席阿末扎希、贊比裡、馬漢順、沙拉尼等老將之外,巫青團長阿斯拉夫、國大黨主席維尼斯瓦蘭、馬華前副財長李志亮、馬華“女新兵”陳昭宋等國陣領袖也紛紛上陣該州選區,致使國陣和希盟對峙場面升溫。
而國盟雖然相顯失色,但是諸如韓沙、阿末法依沙、拉茲曼、依德里斯阿末等重要人物也持續留守霹州。
希盟列霹靂為前線州,其實存在轉移焦點和分散國陣戰力的考量。“攻打霹州”遠比“守護雪森”更有煽動性,更能鼓起支持者的信心。
此外,主動將戰火燒到霹州能夠分散敵營的專注力,避免國陣和國盟把觸手伸向希盟州屬,讓檳城、雪蘭莪和森美蘭的競選機器能喘口氣。
除此之外,希盟領袖背後還有一些更深層的考量。
筆者認為,霹州自2008年大選以來,國陣選情就處於式微之勢,得票率從2008年的46%跌至2018年32%,所以,希盟是有一定的機會拿下霹州,縱使攻不下該州政權,只要保持起自308海嘯的勢頭便是希盟鞏固基本盤的戰術性勝利。
既然霹靂州是國陣“最軟的一塊”,一旦攻下州政權或取得“突破性成績”,卻未能入主布城的話,安華依然有正當理由繼續主導公正黨和希盟,至少可以為他製造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選擇最適當的時機交棒。
據此,強攻霹靂州或許是希盟和安華最保守、最謹慎之舉。
由於霹靂州社經發展常年吊車尾,人口外移卻多年名列前茅,這些境況反而成為希盟、國盟打擊國陣治國無方的有力依據,州民對國陣的憤懣亦未消減,於是在霹州狂打國陣會較容易掀起反風,影響全國整體選情。
除此,希盟在霹州有較強的地方樁腳,基本盤相對穩固,長期以來的攻防都以國陣和民聯/希盟為主,因此,希盟憑著“最有希望的替代者”形象,在該州集中火力打國陣,可降低多角戰中被棄保的風險。
倘若選舉策略操作得當,希盟也可延展“國陣vs希盟”的氛圍外溢到全國各地,從而進一步削弱國盟分裂選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