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盟列霹雳为前线州,其实存在转移焦点和分散国阵战力的考量。“攻打霹州”远比“守护雪森”更有煽动性,更能鼓起支持者的信心。
霹雳州位处大马半岛的中枢,南通雪隆首都圈,北达商贸大港的槟城,往东通向话望生、文冬和金马仑等经济种植业发达的地带,取得霹雳州等同于扼住半岛的交通要道。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再说,该州的自然和土地资源相当可观,拥有许多开发的潜能。
霹雳州具备交通和地理的优势,惟政经环境却远远落后他州。每每外州友人来访都必定抱怨霹州公路的“恶况”。身边许多亲友为多挣钱不得不远赴狮城谋生。
ADVERTISEMENT
该州政局近15年来发生多次的变化,投机政治的风气跟沙巴相比可谓伯仲之间,身为土生土长的怡保人,笔者认为,霹雳州可说是先天优势却无后天耕耘之地。
然而,霹雳州在本次大选却成为各路兵家的焦点战区,至于何以霹雳州会成为朝野政党争锋之地,笔者认为此效应必须归功于希盟的战略布局。
安华宣布出战打扪,三苏依斯干达、聂奥马、陈家兴、西蒂艾莎等声望较高的领袖跟着参战,行动党也在霹雳州派遣许多年轻脸孔,这些布局都让希盟的声势顿然大振,众多大将的到来对国阵巫统遂构成一定的威胁。
除了巫统党主席阿末扎希、赞比里、马汉顺、沙拉尼等老将之外,巫青团长阿斯拉夫、国大党主席维尼斯瓦兰、马华前副财长李志亮、马华“女新兵”陈昭宋等国阵领袖也纷纷上阵该州选区,致使国阵和希盟对峙场面升温。
而国盟虽然相显失色,但是诸如韩沙、阿末法依沙、拉兹曼、依德里斯阿末等重要人物也持续留守霹州。
希盟列霹雳为前线州,其实存在转移焦点和分散国阵战力的考量。“攻打霹州”远比“守护雪森”更有煽动性,更能鼓起支持者的信心。
此外,主动将战火烧到霹州能够分散敌营的专注力,避免国阵和国盟把触手伸向希盟州属,让槟城、雪兰莪和森美兰的竞选机器能喘口气。
除此之外,希盟领袖背后还有一些更深层的考量。
笔者认为,霹州自2008年大选以来,国阵选情就处于式微之势,得票率从2008年的46%跌至2018年32%,所以,希盟是有一定的机会拿下霹州,纵使攻不下该州政权,只要保持起自308海啸的势头便是希盟巩固基本盘的战术性胜利。
既然霹雳州是国阵“最软的一块”,一旦攻下州政权或取得“突破性成绩”,却未能入主布城的话,安华依然有正当理由继续主导公正党和希盟,至少可以为他制造更多的空间和时间,选择最适当的时机交棒。
据此,强攻霹雳州或许是希盟和安华最保守、最谨慎之举。
由于霹雳州社经发展常年吊车尾,人口外移却多年名列前茅,这些境况反而成为希盟、国盟打击国阵治国无方的有力依据,州民对国阵的愤懑亦未消减,于是在霹州狂打国阵会较容易掀起反风,影响全国整体选情。
除此,希盟在霹州有较强的地方桩脚,基本盘相对稳固,长期以来的攻防都以国阵和民联/希盟为主,因此,希盟凭着“最有希望的替代者”形象,在该州集中火力打国阵,可降低多角战中被弃保的风险。
倘若选举策略操作得当,希盟也可延展“国阵vs希盟”的氛围外溢到全国各地,从而进一步削弱国盟分裂选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