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合縱連橫,希盟都屬於弱勢的一邊,如果選後沒有一個聯盟贏得超過112席,那麼,兩個姓“國”(National)的聯盟合作的可能性相對較高。
本屆大選可謂充滿著變數,選情可以說是歷屆大選以來最難捉摸、最為混亂的一次:有說是開放18歲投票後,佔全體選票20%的青年將左右結果;有說除了年輕人票,自動登記為選民的首投族有420萬人,也是不確定的因素;當然,大家可能更關注的是馬來政黨的不斷分裂成至少三股勢力,將大大的削弱了巫統的傳統票源,等於國陣已明顯地失去了絕對的優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各位尊敬的選民“頭家”,又要辛苦你們,我國的“權力大水”還不知道要淹多久。可以預見的是,選後雖然很難再看到“青蛙”跳來跳去,但比喜來登行動更刺激的大戲會在選後上演,若上蒼保佑沒有淹大水,但選後的政局“口水”會更猛,可能還要在政壇上淹上好幾個月,選後應該肯定會比選前更亂、更不確定。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扎希爭取大位的野心已到不加掩飾的地步,從他強勢主導本次大選候選人的安排,並明顯地排擠了“內閣派”或“親依斯邁”的巫統老兵,將他的阻力推出巫統權力核心,肯定激化黨內矛盾。輿論界基本上認為,扎希此舉是自亂陣腳,除了削弱巫統的團結,也間接地壯大了分裂出去的老巫統派和忠誠選民,尤其推他們靠嚮慕尤丁領軍的土團黨,因為這些被他們排擠的勢力,不論在情誼和利益上與慕尤丁仍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扎希的政治盤算很清楚,若國陣這次勝選而這些人都不是支持他的,即使選贏了對他個人也沒有意義,不能任相又坐在黨主席的位子上不會難過嗎?
ADVERTISEMENT
無疑的,土團將在這個混亂的政局中殺出重圍。一是承接巫統的分裂勢力,以改革之姿接收巫統基層,二是利用伊黨的地方基礎,包裝了巫統的民族主義色彩,也吸納了穆斯林的宗教情感,預計他們不僅將成功地取代巫統,而且還可以輕易地把公正黨拋之在後,因為公正黨在民族主義和宗教情感上都不及他們。
我們不可忽略,慕尤丁有過任相的經歷,加上他長期就是巫統的中堅分子,“喜來登事件”的成功,說明了他有著強大的合縱連橫的能力,以及吸收從納吉時代出走巫統非主流派和伊斯蘭黨的溫和派,可見“喜來登事件”絕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一場“政變”,至少他還是將政權順利地“接”了過去,並也撐過一段時間,他的從政經驗和派系經營是不容小覷的。
政治老手兼精算師的老馬,已看出了土團的勢力,他酸言酸語地預言慕尤丁會再次任相,老馬的話絕非信口開河,日前老馬不斷糾纏“喜來登事件”的“原兇”,一是認為土團和他的政黨票源會是重疊的,二是看準巫統命數已絕,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土團或國盟應可獲得優勢,接下來選後的組閣談判,土團將會有更多的話事權,而巫統會隨著失利、扎希下臺,在樹倒猢猻散的情況下,巫統的殘餘部隊將自然地與土團合作,繼續分配坐享中央的權力。向來,老馬的“選情室”的精準度是非常的高,相信這次也不例外。
一次次的大選,馬來人的選票一再地被分化,儘管巫統再次分裂且不像上次那麼強大,但看上去,希盟似乎都高興不起來。一方面,令人失望且諸多詬病的短暫執政留下不少後遺症,另一方面則是希盟的巫統叛逃者已“叛變”離隊,因而希盟又回到兩屆前的陣容,不多也不少,加上主要還是行動黨和公正黨在支撐,失去了老馬、慕尤丁的背書,等於又自然的被標籤為對馬來族群相對不友善的聯盟。基本上,馬來社會對希盟仍然是“不放心”的。
無論如何合縱連橫,希盟都屬於弱勢的一邊,如果選後沒有一個聯盟贏得超過112席,那麼,兩個姓“國”(National)的聯盟合作的可能性相對較高。所以,希盟在此次大選中“只許勝不許敗”,因為在意識形態和理念上,希盟的民族主義色彩最弱,而這一點不論對國盟或國陣而言,任何一方一旦與希盟合作,都勢必淡化自己的意識形態立場,這等於背離了支持者的政治意向。再者,希盟必然會擺出強勢的姿態,尤其反跳槽法通過後,無疑是對經常出現叛黨黨員的“在野黨”是比較有幫助的。所以,選後的“密室會議”和“權位議價”應該會更多而非更少。
明顯看出,三大勢力的聯盟在此次的大選中,安華和扎希都在豪賭,因為這次的選情因素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所以會變得更加狂野,其結果有可能是“全有或全無”,對安華、扎希而言最為明顯。相對地,老慕在這場選戰中則比較輕鬆和淡定,他是唯一一個任過相的,除了背後有伊黨會為他保著基本盤,從巫統過來的肯定會比離開他的多,所以土團在未來政壇的話事權只有更強而非更弱,老慕可謂“穩中求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