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依斯邁的政府沒有做好公關危機的處理,那麼投票日將成為這些受影響選民投下洩憤一票的良機,讓雪隆一帶國陣的選情更加嚴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巫統選擇了一個最有利於它的時機解散國會,但是提名日一週過後,巫統並沒有如預期般氣勢如虹,反而因為一連串不可預測的黑天鵝事件而導致選戰陷入苦戰。
首先,扎希的候選人安排讓巫統的選戰起了一系列逃脫巫統控制的變化。其實,政黨撤除原任國會議員、更換候選人並不是罕見的事情。過去,這個習慣在巫統黨內也是一貫實行,而被撤換的候選人最後只能乖乖就範。其掌控的區部大多數也會遵從黨中央的命令,雖然可能有點消極,但是終究只是小漣漪。這一次就大相徑庭了。被撤換的候選人,如沙希淡,直接跳槽到巫統的死敵國盟當候選人;查希迪則自己獨立上陣;諾奧馬則讓區部杯葛候選人不助選。至於被空降到黑區的候選人,如凱里,則把矛頭指向黨主席,和他隔空對罵,讓巫統當權派疲於應付。
ADVERTISEMENT
歸根究底,巫統諸侯敢於反叛,那是因為巫統已經不是唯一有潛質的馬來政黨。土團黨的出現讓他們可以有替代的選擇。雖然國盟整體的政治能量遠不如國陣,但是失去候選人身分對這些巫統諸侯來說等於政治生命的終結。那與其坐以待斃,倒不如倒戈一擊和扎希來個魚死網破。這種“成事不足”,但卻“敗事有餘”的焦土策略,已經讓巫統的整體選戰部署支離破碎。除了基層競選機器無法開動,到了投票日當天,巫統最強大的後著,通過人盯人戰術把支持巫統的選民動員出來投票,已經後繼無力。直接後果,就是巫統可能在戰情激烈的選區因為失去這些票源而以微差飲恨。
此外,扎希原本的如意算盤是,讓依斯邁充當巫統門面上的首相人選,以減少反對黨的攻擊。選後,則通過本身安插的國會議員來個彎道超車,支持他出任首相,但時至今日,如果你問坊間選民誰是國陣的首相人選,很多人可能回答你“凱里”。這一切都源於凱里高調宣稱他將會是馬來西亞“未來首相”。這一番看似隨性的操作,其實經過精密的計算,是非常高明的一步。眼下凱里的選舉困境,就是面對雙溪毛糥這個城市區選民“投黨不投人”的心態。而凱里“未來首相”的論述就為他打開了一條路。因為他把一個投“國陣”還是投“希盟”的選戰,轉化成為了對他這個“未來首相”的公投。對雙溪毛糥選民而言,如果看政黨標誌投票的話,希盟無疑出線機會很大。但當變成“未來首相”的公投,毫無疑問,深得城市中產選民支持的凱里勝選機會更突出。
以上種種的關於首相人選的政治纏鬥,讓依斯邁作為國陣首相候選人的印象被嚴重淡化,反而突出了扎希對巫統-國陣的主導,讓中間選民更新方案。這也相對的削弱了巫統的勝算。
除了以上的黑天鵝事件,老天感覺上也在和巫統過不去。貫穿雪隆人口密集區的輕快鐵毫無預警下出現狀況無法行駛,影響長達一個星期,並嚴重影響了雪隆一代的上班族。問題不止於此,輕快鐵停頓,就導致雪隆的交通情況更加擁擠,再加上連綿大雨,雪隆一代的經濟活動和生活節奏完全被打亂。如果依斯邁的政府沒有做好公關危機的處理,那麼投票日將成為這些受影響選民投下洩憤一票的良機,讓雪隆一帶國陣的選情更加嚴峻。扎希最好希望投票日也下大雨,以此阻斷選民出來投票的意願。最怕是大雨一直下到投票日前,讓選民吃盡苦頭過後,卻在投票日當天豔陽高照。那時候,選民們肯定有仇報仇,大舉出動,以選票懲罰巫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