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大混戰對土團黨其實是不利的。一旦巫統外溢的選票無法集中到土團黨手中,那麼投票結束之日,就是土團黨團滅之時。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上個星期六提名過後,第15屆大選呈現有史以來最多候選人、最混亂的局面。西馬方面,除了四大聯盟國陣、希盟、國盟和祖國行動陣線,更有眾多的小黨和競選名稱搞笑的獨立人士攪局。這麼一個局面,到最後對誰有利,政權又會花落誰家呢?
當然,半島最主要的戰役都是圍繞著四個大聯盟來進行。這兩者當中,國陣和希盟都各有鐵桿支持者,也有各自的“必勝區”;國陣的就是巫統完全掌控的鄉區選區,而希盟的則是城市區,以及非土著選民過半的選區。這些選區無論任何政黨或聯盟出來攪局,都無法對國陣和希盟起到任何影響,任他風吹雨打,這些選區還是雷打不動的。國盟當中的伊黨,在吉蘭丹和登嘉樓部分地區也有同樣的能量,也有相當數量的必勝區。
ADVERTISEMENT
因此,選舉大混戰對希盟和巫統而言,在必勝的白區沒有影響。他們的基本盤依然很牢固。這些議席將會是雙方最重要的家底。但是如果只靠這些必勝區顯然還不足以執政中央。
那國盟中的土團黨呢?現在的土團黨期待的就是巫統犯錯。一旦巫統在投票日之前犯下任何顯著的政治錯誤,那麼巫統原本的支持票,就很可能會外溢出來。這種情形之下,很多人會認為土團黨就是這些外溢巫統支持者自然的選擇,其實不盡然。別忘了,除了土團黨,還有一個政黨也流著巫統的正統血液:馬哈迪、鬥士黨和祖國行動陣線。因此,眼下土團黨的好消息是,巫統已經犯下了第一個錯誤,那就是對黨內官職派等地方諸侯大開鍘,導致部分重量級領袖如沙希淡等以國盟或者獨立人士上陣;而壞消息是,馬哈迪已經在旁邊虎視眈眈,要攔截這些外流的票源,以取代土團黨成為馬來保守選民的第二選擇。
從這個角度看來,政黨大混戰對土團黨其實是不利的。一旦巫統外溢的選票無法集中到土團黨手中,那麼投票結束之日,就是土團黨團滅之時。
至於那些國陣和希盟選情都是五五波的選區呢?在這些選區,首投族尤其是年輕選民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些年輕人的投票記錄都無跡可尋,他們當中很多也沒有固定的政治選擇。影響他們手中一票的,恐怕就是臨時的候選人包裝以及相關的社交媒體動員力。這個時候,政黨的界限就不會很明顯,反而候選人本身的公關能力和網絡人設將起到關鍵作用。就算你來自一個不知名的政黨,但是如果你有出位的包裝和吸引年輕人的政治論述,你反而會因為沒有政治包袱,而獲得一些不俗的選票數量。這個時候,選情就會變得很不明朗,完全是要等到投票如當天計票的時候才會看到結果。
從這個角度看來,選舉大混戰對於國陣和希盟而言,在戰況不明朗的灰區還是殺傷力很大的,尤其是那些擁有明星獨立人士的選區,如上陣峇都的人權律師西蒂卡欣。如果國陣或希盟想要最終執政中央,那麼必定要發動“棄保效應”:發動年輕人不要投票給最喜歡的候選人,而是從最有勝算的兩名人選中,挑一個比較能接受的,那才不會因為選票被分散而飲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