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时,我们往往被不理性的情绪所影响,这其实是继承自老祖先演化而来的本能。
十多年前,我在星洲日报总社听台湾学者龙应台的讲座。大部分内容我都忘了,我却记得她分享有关方言保留很多古汉语词汇的故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例如,粤语“King Gai”,我们知道是“谈天”之意,但不懂汉字怎样写。原来出自古代成语“倾盖如故”,龙应台说是两人面对面坐下来,膝盖对着膝盖,然后促膝长谈。这些解说都很有画面感。
还有一个我们常听到的闽南语“Cincai”,原来古汉字写法是“请裁”,也就是“请您裁决”。本来是尊重对方意愿的褒义,后来却演变成马马虎虎、不认真、不仔细的贬义“随便”。
ADVERTISEMENT
Cincai也被马来文字典Kamus Dewan收录,解释就是做事不积极、凡事无所谓的消极态度。
小时候常听长辈讲Cincai二字,当时还以为是写成“青菜”。后来我到中国留学时,学到一个跟青菜有关的字眼——“韭菜”。
“韭菜”是中国非常普遍的食物材料,另外一种意思,就是“被压榨者”的比喻。韭菜一词,来源于形容在股市里被庄家大户欺压坑埋的散户,因为韭菜耐寒不易死,割了又重新生长,以养活收割者。
“割韭菜”比喻上层有权有势者压榨剥削底层民众。博弈论术语就是资讯落差(information gap)或资讯不对等(information asymmetry)。
在股市,我们常见到能言善道的韭菜收割者;在龙蛇混杂的政治舞台上,更是遍地骗子(conman)。我们总是看走眼,信错人,其实是有政治人类学的解释。
美国学者RIck Shenkman在著作《为何我们总是选错人?人类政治行为的迷思》指出,我们总是讲“选贤与能”,事实上,这种理想在现实政治操作中很难实践。投票时,我们往往被不理性的情绪所影响,这其实是继承自老祖先演化而来的本能。
由于人脑神经回路的限制,从原始时代开始,我们祖先的思考能力,最多局限在150人左右的小群体。即使到了现代,我们的大脑也来不及演化,终其一生真正认识和深交的“朋友圈”,很少会超过这个数字。那些动不动在社交媒体上,有几千几万人的所谓“朋友”,其实绝大多数都是不靠谱的“浅交”。
如果我们生活在古代,我们认识周边每一个人,每天都跟这些人打交道,那么民主选举根本就很多余,因为通过日常生活就知道每个人的特质,领导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但是,来到现代几百几千万人的大社会,认识所有人是不可能的。要选领导,只能通过有限的管道。现代选战总离不开媒体公关、形象包装、民意调查等,这些二手渠道往往就很容易被扭曲和误导人。
到了网络年代,理性交流成为奢想。社交媒体的大数据演算法,不断把不同的选民群体推向两极化,在群体感染的集体亢奋情绪下,不理性的“铁粉”就炼成了,更多的民粹领袖也上台了。经过多次残酷验证后,很多人最后心里暗锤“又选错人了”,但嘴巴上往往因面子问题而绝不承认。
这种困境有救吗?有。作者建议,要让广大民众接触基本的政治教育,培养更多中间选民。我们只要有足够的训练和经验,就能让民主政治更健全和顺畅。
选举将至,大家接收五花八门的“资讯爆炸”(information overload),必须维持基本的常识和判断能力。听到“让新加坡人来大马当外劳”言论,其实就和听到“柬埔寨有8000美元的工作等着你”一样,清者自清,愿者上钩。
千痛万痛,不如韭菜之痛。投票不能Cincai,否则被割韭菜。
![close](/public/images/galleryclose.png)
![zoom](/public/images/galleryzoom2.png)
![image](/public/images/foursquare.png)
热门新闻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百格视频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