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的政治道德越來越淪陷,選民應該從一次又一次的民主陣痛中,變得越來越聰明。
每屆大選選情都不一樣,而不到投票那天也說不上誰一定穩操勝券,提名日前最新民調顯示,希盟支持度稍微比國陣領先2%,國盟則被拋在後面。其中民調顯示有高達31%的遊離選民未作決定要投票給誰,這是投票日之前,各陣線強攻的目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全國222個國會議席出現多角混戰,然而從三角戰到十角戰,越熱鬧的選區,其實越是促成希盟、國陣和國盟才是戰局的主角,其他小黨和獨立人士淪為配角。
選民冷感這個說法,並不盡然。暴增的首投族,躍躍欲試投票者也很多,當自以為成熟的“大人”認為年輕人不懂政治時,其實只是年輕人沒有出現在“大人”(年輕人眼中的“老人”)活躍的社媒平臺。
ADVERTISEMENT
在年輕人活躍的社媒平臺,各族年輕人從自身的立場發表論述和進行交流,這是“老人”看不到的一面,因為很多年輕人喜歡在他們活躍的社交媒體上屏蔽長輩,他們不喜歡被父母左右投票的決定。
年輕人不表露內心,就像31%不動聲色的遊離選民為本屆大選添上的懸念,只有在開票日才露餡。想想看,2018年的308政治海嘯和2018年509改朝換代的局面,開票前有被看好嗎?
國陣沒有穩贏,希盟未必不能翻身,國盟也未必只能靠邊站,這兩週發生的任何事情都足以左右本屆大選的最終結果。
不過,提名日當天從各政黨、陣線聯盟、獨立人士的一些動作,大概也探測到各黨戰局露餡,而這正是讓選民如何投手中一票的考量。
先說國陣,其實也沒有什麼國陣精神,明顯這就是巫統主導,乾脆說是巫統主席阿末扎希主導的陣線。巫統從宣佈解散國會到提名後,一路都展現大哥霸氣。
在阿末扎希的排陣下,被除名的部長派人馬,轉投國盟旗下出戰展開大報復。而從國盟旗下失意出走的伊黨人選,轉投巫統旗下。國陣和國盟互相作為對方的“資源回收桶”,讓遊離選民得到更明確的答案,因為國陣和國盟暴露利益凌駕一切的心態。
而馬華和國大黨在面對巫統搶奪選區之際,他們也在互相爭奪議席。提名之前,出現巫統、馬華行動室關閉的情況,提名後可能出現杯葛不助選扯後腿的情況。
國盟方面,關鍵領袖如土團黨總裁慕尤丁和伊黨主席哈迪阿旺,不斷髮表歡迎國陣失意分子加盟的言論,看起來不太聰明。國盟欲和國陣、希盟瓜分馬來選票,沒有拿出足以讓人信服的論述,關鍵領袖似乎越來越糊塗。
希盟在本屆大選派兵遣將,也出現清洗不同派系人馬的局面。公正黨署理主席拉菲茲清算出走的阿茲敏留下的戰友蔡添強、撤換在黨選時不同陣營的賽夫丁派系人馬,也引起黨內一些情緒。
行動黨方面也有類似情況,然而不管是公正黨或行動黨,撤換候選人影響不大,因為對黨外的中堅支持者來說,他們辨識的其實是希盟標誌。基於秉持多元種族路線的民主改革方向,仍是比較符合年輕人的期望,因此希盟是非馬來人、城市選民、開明派馬來人的選擇。
經過308和509大選後,選民其實也更領悟到投票給小黨、投選獨立人士,其實只會分散選票,純粹發洩不滿的情緒,不會對決定性的執政局面帶來實質意義。
政黨的政治道德越來越淪陷,選民應該從一次又一次的民主陣痛中,變得越來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