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可以明顯察覺到,自從聯邦同意修憲,恢復砂沙在1963年建國契約(MA63)下所賦予的權益,對阿邦佐哈里是起了如虎添翼的巨大助力。從首長改稱為至今仍充滿爭議性的總理,“正名”只不過是全力加速啟動進一步索權的引擎。阿邦佐哈里此刻所走的路正是一個要把砂拉越塑造成更強大,也更能自主的建國夥伴。
儘管至今仍有許多人習慣性稱砂拉越為州,對“邦”的稱呼是帶著疑惑和問號,但從阿邦佐哈里從選前到選戰正式開打,不斷高調重申“砂拉越優先”將是競選主軸,顯而易見的是,他引領的團隊已經是不在乎旁人(尤其是一些人口中的馬來亞人)在質疑他是刻意有心在營造並鞏固“砂拉越人的砂拉越”的精神。他強烈要看到也做到的是,這意識形態不僅必須要深根在砂拉越人的心裡,還要徹底貫徹在砂拉越的政經文教等各個層面中。
ADVERTISEMENT
外人對這種本土主義或許抱持嗤之以鼻的心態,甚至批評這種一方面壯大砂拉越,另一方面又走向“鎖砂”的策略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但如果你認真回溯砂拉越參組大馬59年來的辛酸史,願意用公正客觀的態度來看待砂拉越政府乃至於砂拉越人對索權的積極,你應該就能理解,所謂的“砂拉越人的砂拉越”和“砂拉越優先”並不全然是本土意識形態作祟,而是這種意識形態是建立在要自強、自立並重新壯大的基礎上,猶如是“媳婦熬成婆”,終於盼來出頭天。
當阿邦佐哈里豪言壯語砂盟要一舉攻下砂拉越的31個國會議席時,在野黨批評他是囂張狂妄,試圖製造獨霸的地位。約略對選舉形勢有所瞭解者都明白,砂盟要31席全囊刮可能性太低,包括阿邦佐哈里本身也明白,喊出31席全拿是志在喊出一個氣勢,但他對要贏多少席當然也有自己的評估。上屆大選因為改朝換代的海嘯席捲而至,讓將近半世紀來都被國陣視為“定存”的砂國陣遭遇前所未有的重挫,即在31席中僅贏得19席,雖然保住了執政權,也讓當時的砂國陣意識到危機,進而果斷退出國陣另組砂政黨聯盟(GPS)。去年12月舉行的砂拉越選舉,首度以新形象出征的砂盟在82席拿下76席,這讓砂盟雀躍無比的戰果,也使砂盟決心要在此屆大選中再創佳績。
這也是砂盟首次以新標誌揮軍出征,這一役關乎的不單是阿邦佐哈里的總理位子是否能更穩固,也關係他未來能否進一步牢控土保黨,更攸關砂拉越未來爭取復權之路。
阿邦佐哈里是一位曾經在政壇上載浮載沉之人,浸淫政壇多年,他也曾經遭遇不受待見的日子,蟄伏多年後終於迎來春天,他要創出屬於自己的時代不但要目標明確,更必須強勢,這從他在拍板敲定砂盟31位候選人事項上未必全然以盟黨的決定為依歸可看出。例如,人聯黨原定的兩個選區潛在候選人更換即顯示阿邦佐哈里是看重勝算勝於成員黨的決定,而成員黨在以砂盟求勝心切的大局下即使百般不願意,也必須黯然點頭。
下一屆的聯邦政權無庸置疑必須仰靠東馬才能組政府,沙巴目前政治局勢還如霧裡看花,佔有31席的砂拉越可以預見由砂盟掌控是意料中的事,關鍵在於取勝的議席是多或寡,因此彼岸的政黨聯盟也會努力與砂盟靠攏。眼下,砂盟要的不僅僅是勝利,而是狂勝,唯有狂勝才能為“東風吹”帶來預期中的效果,也才能進一步壯大阿邦佐哈里的雄心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