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當下的辯論水平大部分是“口水多過實際”,但這也讓“真理越辯越明”,邁向成熟化的必然過程。
希盟共主,也是希盟首相人選安華主動發出英雄帖,邀約其他陣營的首相人選來場辯論。不少人的反應是,又要找人吵架?更有不少像安華肚子裡的回蟲,把他辯論的目的講到“頭頭是道”。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然而,且不論大家怎麼說,未來國家領導人在選舉時來場“君子之辯”,是成熟民主精神的體現;只是對於部分國人而言,辯論即等同於口水戰,他們下意識認為有什麼好辯的。
持這種看法的人甚至包括政治人物本身。看守首相,也是國陣(巫統)的“海報人物”“候任首相”依斯邁沙比利就直截了當以“辯論不是我們的文化”,讓安華“挑戰”了個寂寞。不過,慕尤丁倒是顯然興致勃勃,只是少了國陣,氣勢就弱了。
ADVERTISEMENT
依斯邁拒絕的理由“很充分”,聽在國人尤其是國陣支持者耳裡,必會猛點頭大喊“對啊對啊,我們沒有這個傳統”。他們認為反對黨平時不是慣於口水戰嗎?看得我們都厭了,我們想這場選舉速戰速決,還國家政治穩定,我們好圖個清靜,好好過生活,你們這些政治人物,特別是反對黨,還能有什麼大計?還要辯論什麼?
代表看守政府的依斯邁自有他的一萬個理由不要跟安華、慕尤丁,甚至敦馬同臺辯論,但最“耳熟能詳”的理由是,沒有必要提供平臺給反對黨在公開場合,尤其是通過全國廣播,去許下各種承諾。這是巫統當政超過半個世紀的思維和作風,大眾傳媒是容不下反對黨的,必須由當權者牢牢操控。
只不過,依斯邁也許忘了,現在傳統廣播媒體已經式微,觀眾們已經轉向網絡媒體和社交媒體收看他們本身喜歡的內容。自前幾屆大選,反對黨已經開始善用網絡媒體,營造一種凡是被傳統媒體“封鎖”的消息,凡是當權者不欲國人知道的事,都只有在網絡才看得到的印象。經過多年的網絡深耕,他們終於成功在上屆大選實現了“改朝換代”。
當然,網絡技術和智能通訊產品的發達及普及,應用網絡媒體,滲透社交媒體,早已不再是反對黨的專利。納吉的Bossku網紅形象就是最好的例子。Bossku甚至比希盟這些最早的網絡操盤手更具影響力。隨著手機App的種類越來越多,人人都可以在網上抒發己見,加上各式各樣的梗圖、短視頻鋪天蓋地,各類網紅崛起儼然成為一方政見領袖,連政治人物都爭相與他們合作。
但這種“言論自由”“資訊流通”的氛圍,促成了假新聞、假消息的大肆流傳。在無人“管控”和過濾把關下,一傳十,十傳百,各種似是而非的信息在網上亂飛,許多人收到信息後,不辨真偽,不經思考,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鍵轉發分享。大環境還真有點“魔高一丈”的味道,經過驗證和澄清的信息,總敵不過假新聞,大眾都傾向相信“看起來有點假,但很過癮”的網傳消息。
所以,依斯邁傾向於與選民實體接觸,自有他的道理。而且在選民政治冷感下,國陣的基本盤又多在網絡不發達的鄉區,選擇走進鄉區與選民面對面,是最有效的拉票方式。希盟在這方面相對較弱,要打入巫統盤據的馬來腹地並不容易,也缺乏動員力量。依斯邁顯然知己知彼,自然無需和安華辯論了。
但是,我們也不是不曾觀賞過政治辯論,對朝野的王者對決,相信許多關心政治的民眾都印象深刻,記憶猶新。這幾場辯論雖非場場成功,偏離主題甚至場外花邊更吸睛者皆有之,使之成為不折不扣的政治秀。這或許就是令許多人產生了刻板印象,認為辯論無非就是政客互噴口水,毫無建設性可言的政治秀。
儘管如此,我們卻不能因此而“貶低”政治辯論的必要性。政治領袖之間的辯論其實間接保障了民眾的知情權,讓選民可以通過朝野領袖的互動和交鋒,獲取更多的信息,以在投票前做出選擇。而且對等的辯論可以打破權力的傲慢,所以依斯邁以不要花時間給安華作出各種“星星月亮”的承諾,作為拒絕辯論的理據是不明智的做法。其實以公開公平的方式與安華來一場交鋒,讓選民去判斷並決定誰的政策和方針更具說服力,豈不是更能展現一個“候任首相”的泱泱大度?
政治辯論在華社已非陌生活動,巫統的盟黨馬華便有舉辦過辯論會,雖然與領袖之間的政策辯論有所不同,但已足以說明華社並不排斥辯論活動,只要辯論活動不是淪為打壓、霸凌對手的鬧劇。辯論讓華社更能看清楚辯論者的素質、水平、能力和目的。這是社會良幣反逐劣幣,去蕪存菁,邁向成熟民主社會的重要過程。
日前,我接到一個華社青年組織的邀約,擔任他們舉辦朝野政治辯論會的發問嘉賓,我對這項邀約感到非常榮幸,我看到參與活動的朝野青年領袖名單,馬上就想到了所欲發問的問題,只是可惜我當天有家庭活動,無奈推辭,如再有機會我必定欣然出席。
個人認為即使當下的辯論水平大部分是“口水多過實際”,但這也讓“真理越辯越明”,邁向成熟化的必然過程。因為這種“真人辯論”的形式,始終遠勝任由網絡口水戰,假新聞假消息充斥的亂象來不斷擾亂視聽。政治人物也能透過這類正式辯論,讓選民驗證能力,並藉此塑造自己更正面的形象,豈非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