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華第一次親自統帥希盟上陣,而之所以選擇打捫,雖然看起來會是一場硬仗,但希盟在吡叻州整體的氣勢還是強大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安華到了今天,他所剩下的本錢和時間著實不多了。當然所謂的時間和本錢,指的是他多年攢下來個人魅力,明顯隨著公正黨內部一波又一波的動盪,已經對其造成不小的衝擊。因此安華倘若再不趁第15屆選舉來場背水一戰,即便可以長壽如馬哈迪,但要再在政壇上呼風喚雨,已然是時不我待了。
因此安華這一次放棄峇東埔和波德申,而選擇打捫上陣,儼然就是要身先士卒,親上火線,摔脫509希盟依附在馬哈迪影子下的形象。這其實也是安華第一次親自統帥希盟上陣,而之所以選擇打捫,雖然看起來會是一場硬仗,但希盟在吡叻州整體的氣勢還是強大的。
ADVERTISEMENT
當然,安華選擇檳城固然會更有利一些,可是在行動黨的多年耕耘下,卻已經讓人有檳城是火箭天下的印象,因此即使安華領軍勝出,對他在公正黨內的威望並沒有什麼加分。之所以這次說,是我們相信在選舉之後,安華如果強勢勝出,在威望高峰下,他必定會對党進行一番整頓。
安華要任相之心還是有的。這個完全可以理解,當一個政治人物,不論是為民服務,還是如安華所言,“用國家資源來服務人民”,前提都是要先拿下政權,否則再多的理想,無法掌握政權的話都只是空想。這次的大局無疑要比509更為複雜,當時是希盟藉助馬哈迪的聲望和力量,硬撼國陣這個老牌陣營。而國陣其時醜聞和問題叢生,加上一馬醜聞後續發展的發酵,終於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希盟雖然成功執政,但卻也掀開了極為難看,甚至可以說是醜態畢露的“相位之爭”,最終導致分崩離析,好不容易得來的江山就此拱手相讓,更為可笑的是幾經周折,政權竟然由土團黨的慕尤丁回到了巫統手裡。這也是讓人民最為憤怒和不滿的地方。
安華在事件中雖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事件的最根本還是出在馬哈迪身上。至於“喜來登事件”只不過引爆事情的導火索,即便是沒有這樣的變化,還是會有別的導火索的。
安華如今有兩大困局,首先就是要如何消彌選民對希盟丟失權的不滿心理,從中建立起真正以他為中心的希盟陣營,並營造出背水一戰、成王敗寇的決心。惟有這樣才讓選民產生“再相信我一回”的情緒和信任。其次就是這回除了要硬撼國陣,還要迎戰土團黨伊黨的陣營。三角大戰之下,東馬政黨就成了“造王黨”,安華要如何再一次挑選“合夥黨”就倍加重要了。
首相大位可以爭以王者之心,不可奪之以權力之慾。509時,希盟是挾強大民意而一鼓作氣奪天下,惟今已非昔矣,雖不能完全沒有勝算,但安華一定要態度堅定,策略上不能有所差池,更不可絲毫權欲之心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