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29個宗教及非政府組織組成的選民聯盟,日前共同發表八大訴求,並且將訴求發送給13名參與大選的政黨及領袖,希望領袖們及政黨能夠及時回應,以表達他們是否認同並加以落實。這是一項很好的公民運動,認真看待民意的政黨必須積極回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第15届全国大选开打,各联盟/阵营/政党已经开始陆续公布候选人名单,我们也已经知道主要阵营国阵、希盟和国盟的首相潜在人选,至于各阵营的竞选宣言虽然尚未完整公布,但从一些领袖和政治人物口中,已略知一二。
政党及联盟为了争取选民手中一票,胜选并组织政府,在候选人排阵及竞选承诺上无不落足心思。然而,身为“老板”的选民,岂能不对上阵的各大联盟和政党候选人表达诉求?政党的选举排阵和竞选承诺是为了“讨好”选民,但政治人物们又对民意有多少了解?
ADVERTISEMENT
国内29个宗教及非政府组织组成的选民联盟,日前共同发表宣言,向所有参与大选的政党提出八大诉求,要求对民主制度的运行立即改革。此选民联盟的代表性不容置疑,其代表来自各大宗教及领域的至少500万选民。
此选民联盟是以宗教组织为主,显示宗教组织不再囿限于宗教场所,选择走进群众,关心政治,是一次重大的突破。根据美国及英国的选民研究发现,活跃于宗教团体活动的民众,社区公民意识相对强,投票意愿也比较高,因此参与本届大选的政党不能忽视这股声音。
摊开此选民联盟的八大诉求,涵盖面甚广,凡宪法、法治、三权分立、乾净透明公平选举等等皆有涉猎。诉求所提出的都是民主制度的基础,严格来说,民主体系下的政党及政治人物,理应已经了然于胸,只是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身体力行,因此身为选民有必要多次提醒他们。
历届大选中各阵营都会推出洋洋洒洒的竞选宣言,但是民粹成分居多,很多都是讨好选民的“糖果”,严格来说并没有从制度上落实改革。
上届大选,希盟的竞选宣言承诺会落实各种制度改革,最终因为时任首相马哈迪的一句“宣言不是圣经”,使得许多承诺无法实现被合理化了。而喜来登行动之后的政局动荡促成了巫统回朝,依斯迈沙比利任相后,通过与希盟签署政治转型与稳定谅解备忘录,稳定了政局并在朝野合作下完成的部分改革,其中包括反跳槽法令、降低投票年龄至18岁及自动登记为选民制度等等。
然而,我国的政治制度改革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层面需要改善及加强。其中包括总检察长的分权,以杜绝首相有权力委任本身属意的总检察长,借以干预检控程序;反贪会、警方等机构独立性需要加强;以及在上一届国会会议来不及提呈的政治献金法,无论谁上台执政,都务必马上落实。
政党所宣布的竞选宣言,不能只是单向发布,在群众大会上反复宣讲,白纸黑字印刷在宣传单子或者报章上,只是宣告而已,选民必须有机会回应并提出本身的看法。只有通过辩论或者公开对话,选民才能正确评估候选人的能力和知识,人们才不会继续被误导和欺骗。
我国选举并没有候选人公开辩论的传统,辩论不是我们的文化之说即使是成立的,但我们奉行民主六十余年,政党领袖应该与时俱进,改变思维,通过更务实和直接的方式让选民获得足够的信息和事实。过去的接触选民方式通常只是一般性握手,候选人并没有机会展示各自的宣言和优势,选民也无法系统化地获取更多竞选信息。
上述选民联盟的诉求已经发送给13名参与大选的政党及领袖,希望领袖们及政党能够及时回应,以表达他们是否认同并加以落实。选民联盟指出,将于投票日前三天公布各政党对于上述诉求的回应。这是一项很好的公民运动,认真看待民意的政党必须积极回应,最好的回应方式即是直接将上述诉求纳入竞选宣言中。
从上述选民诉求发布并发送给各政党,直到投票前几日,政党有足够时间做出回应,且让我们拭目以待,有多少政党和领导人会认真看待并回应。须知此选民诉求并不只是代表500万选民,而是所有选民的心声,可以预见的是,选民很大可能会依据此来决定投票给谁。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