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黨本屆大選開始走入馬來區如宜力、豐盛港、立卑以及丹絨加弄等巫統傳統強區,雖然勝望不大,但卻是個重要的嘗試,以及積極開始馬來市場的一種準備,尤其400多萬的首投族的動向,正好可驗證馬來社會對行動黨的觀感是否有了明顯的改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民主行動黨自1965年成立以來,初期尚且在馬來社會有一些支持力量,1969年大選有兩位馬來候選人即依布拉欣在霹靂的打巴律,以及哈芝哈山在森州的西魯沙區這兩個混合選區中選州議員。該屆大選,行動黨的馬來裔候選人也在雪州的巴生港口(穆哈末哈山)和籲嚕安南區(藍沙)、森州的晏鬥(默哈末沙立夫)和日叻務(哈芝阿末)以微差票數敗北,是歷屆大選馬來候選人在非華人選區表現較好的一次。那時期的行動黨在馬來社會的接受度遠高於308大選之前。但在513事件後,敦拉薩成立國陣把大部分在野黨收編入國陣,唯獨將行動黨排除在外。做為主要在野力量,行動黨被巫統針對是預料中事。
308大選前,行動黨在馬來社會的認可度是很低的。主因是行動黨的政治鬥爭路線是以全民利益為主軸,經常針對當政者的施政缺失進行批判。在巫統一黨獨大時期,激進派為在黨內爭出位,必然製造一些課題來引發馬來社群的關注圖謀撈取政治資本。行動黨做為在野黨,在許多政治課題站在巫統的對立面,很快的被巫統塑造成馬來社會的公敵。在308大選之前,若沒有其他以馬來黨員為基礎的政黨的帶路,行動黨基本上無法走入馬來社會進行活動。
ADVERTISEMENT
1969年大選,行動黨的馬來候選人尚且能夠在兩個混合選區勝出。但之後該黨的馬來候選人只能在華人區才有望被“保送”進入議會。1990年法斯南和摩哈末阿斯里律師在霹靂華人區當選州議員,國會議席方面阿末諾在1987年混合選區務邊補選仍難以突圍,直至1990年大選在檳城的華人區峇央峇魯上陣才勝出。2008年之前,行動黨僅在華裔選民佔六成以上的選區略佔優勢,並且在政治氣侯有利在野黨時才有望獲勝。1995和1999在檳城和霹靂的國州議席慘敗的情景迄今仍令人記憶猶新。
2008年大選開始,行動黨重點培育的馬來候選人開始有所斬獲。反風興起,馬來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對國陣的不滿轉發在選票上。到了2018年大選,行動黨已能在馬來選民佔絕大多數的雪州的杜順大、馬六甲的望萬和彭加蘭峇株,以及霹靂的德賓丁宜等選區中選。當然,這是在非巫裔選民高投票率,以及伊黨上陣分散馬來票的情況下促成的結果。2021年馬六甲州選因華人低投票率就讓望萬和彭加蘭峇株回吐給國陣。
無可否認,城市和半城鄉區馬來人對行動黨的接受度已大為提高。勞勿、芙蓉和萬宜上屆大選能夠漂亮勝出即是一項證明。因此,行動黨本屆大選開始走入馬來區如宜力、豐盛港、立卑以及丹絨加弄等巫統傳統強區,雖然勝望不大,但卻是個重要的嘗試,以及積極開始馬來市場的一種準備,尤其400多萬的首投族的動向,正好可驗證馬來社會對行動黨的觀感是否有了明顯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