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政黨都有機會贏得首投族的選票。如果能夠滿足他們的需要,並提供更好的承諾,特別是能夠解決他們的問題,就有機會得到新選民的垂青。對大多數青年來說,就業機會是他們最關心的課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第15屆全國大選是2019年聯邦憲法(修正)生效,將選民和候選人的最低年齡從21歲降低到18歲,同時落實自動選民登記措施後的第一場全國大選。究竟首投族,特別是18歲的年輕選民會否成為“造王者”,備受關注。
選舉委員會公佈的最新選民冊顯示,共有2117萬3638名合格選民可在本屆大選投票,相比上屆大選的1494萬零624人,增加了623萬3014人或41.72%。
ADVERTISEMENT
換言之,若四成二的新增選民中,有半數出來投票,足以決定誰能執政。在上屆大選,年輕選民掀起反風,傾向支持希盟或伊斯蘭黨;然而,若根據柔佛州選舉的投票趨勢,出來投票的首投族人數相當少。在柔佛州選舉,共有143萬人參與投票,投票人數比上屆大選還多出了10萬人,但投票率卻只有54.92%,比上屆的74.5%相去甚遠,這也是2018年全國大選後的四場州選舉中,投票率最低的一次。
這意味著,新選民的增加並無法保證本屆全國大選會出現高投票率。
一般人也有誤解,以為首投族都是年輕人。但根據選委會的數字,在新增的首投族中,只有139萬3549人是18歲至20歲的新鮮人,僅佔總數的6.58%。
滿18歲可以投票是好事,但問題是,這些年輕選民在學校接受的教育,並沒有讓他們充分了解履行公民權利的意義。即使不是乳臭未乾,但真正明白他們手中一票重要性的18歲青少年,可說是鳳毛麟角。
首投族一般上可分為三個群體。第一組主要是大學生或在城市地區工作的人,特別是家鄉搬到城市工作的人。他們的政治意識比較高,比較傾向於希盟。
第二組則是與父母同住的青年,這群人大多會按照父母的意願投票,尤其是住在鄉區者。這個群體的父母以國陣支持者佔多。
第三組則是對政治完全冷感的人。他們在過去的大選沒有登記成為選民,在選民自動登記措施落實後,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已經是選民。這個群體的年紀比較大,雖然沒有正式的統計,但這個群體的人數相當多。
當然,新選民中也有不少是中間選民。他們都會在最後一刻才決定本身的投票意向。
根據默迪卡民調中心於去年初進行的《2021年全國青年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二的受訪者對政治不感興趣,近年來的政治亂象是主因。
調查顯示,78%受訪者認為政治和政府看起來很複雜,造成他們“無法真正瞭解發生什麼事”。另有66%受訪者相信政府官員和政治人物,並不關心青年的想法。
這種現象並非馬來西亞專有。紐約時報在2020年對已經完成選舉的24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年輕選民的投票率偏低。
此外,從柔佛州選舉的結果來看,首投族未必全部都是希盟的支持者。他們當中有許多人都把手中的一票,投給了國陣和國盟。
這意味著,所有政黨都有機會贏得首投族的選票。如果能夠滿足他們的需要,並提供更好的承諾,特別是能夠解決他們的問題,就有機會得到新選民的垂青。對大多數青年來說,就業機會是他們最關心的課題。
如何說服首投族在投票日出來投票,將是各政黨在本屆大選的最大考驗。他們必須擺脫傳統的框框,以新的思維制定策略,以獲得新選民的青睞。相信在提名日後,各政黨和候選人網上的講座反應,就能初探新選民的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