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选之际,从政者在演讲或者拜访选民的活动上常会开金口许下这个那个的承诺或者宏愿,事后实现了多少?
副首相,现在成了选票诱饵?也许说诱饵太刺耳,那么,就把它当成“支票”吧。至于谁说的,谁签名,之后会不会跳票,宣言是不是圣经,那就是事后再论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几乎是两军对阵,就等冲锋号角吹起,还以为两大阵营的巨头会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或理念,殊不知又是抛出这类看起来是“开明”,让人民多了个代表可以发声维权,实则是又多了几个办公室,底下又添加官僚团队和支援职工,为已经臃肿的行政体系更添痴肥。
副首相,此前几乎被视为“未来首相”,时任首相的接班人,几乎就是继承者排序的“老二”,这也是安华心心念念了几十年仍未实现的梦,而且到现在还未醒。用激励讲座式的套话说辞就是:有梦最美,不拼一把怎么行,万一实现了呢?
ADVERTISEMENT
然而,拼了20年仍未实现,首相都换了三轮了。有些梦,是该狠狠掐自己大腿,把自己拖离梦境。就像本以为自己是备胎,总有一天能上位,到最后才发现是千斤顶,只配用来换轮胎,连备胎的资格都不是。就算换完了一辆车的4个轮胎,千斤顶都只是千斤顶。也许永远的未来首相,也只是一个口号而已。
话说回头,在内阁制度里,副首相是不入阁的,除非那位副首相身兼某个部长职位。这么一看,若是要让副首相也参与内阁决策,则可以在未来的部长团队里委任一位或两位。否则,若是不入阁议事,副首相也只是一个荣誉名衔而已,谈不上什么代表某个族群或地域争取权益。更别说万一委任了一位只会对内耀武扬威喊话维权,却在联邦层面只会点头的领袖,那更是如马来谚语所说的:指望着篱笆保护,篱笆却“吃了”稻米。
竞选之际,从政者在演讲或者拜访选民的活动上常会开金口许下这个那个的承诺或者宏愿,事后实现了多少?这些承诺,是经过专业幕僚研究?或是为了跟风,对方领袖说什么,自身就加码说什么,旨在盖过对方的风头,吸引选民投票买单。这时候就要判断,谁是信口开河,谁是真正提出解决方案,才不会看着政党陷入民粹竞争,到最后选民什么都得不到。
与其加几个副首相来代表某群体或区域,也不必委任更多的“高级”部长来彰显某些人的排位比其他人的排位更高更有资格,不如就直接列出解决方案。该拨款的拨款,该派人的派人,该捉的也别放过。所有的问题都在眼前,连小民都看得清楚,那些坐在上位的反而看不到?是官爷们离地千尺,格局大了,只谈理念、乌托邦与远方,不问服务,所以反而看不到生活上最普遍寻常的民瘼?
越来越多城镇乡区一雨成灾就是大自然对选区服务素质的反扑。多年来忽略了规划民生设施,只把目光放在改朝换代或是一些远大而空泛的口号,却忽略了脚下踩着的实在的土地。
人民怎么能指望一个执政治理自己州属十几年的政府,还满口说着被所谓的联邦政府迫害?每年的州级财政预算案不都很自豪省了多少钱吗?那些省下来的钱是在报告上看着漂亮?不需要拿去疏通沟渠河道、修补道路桥梁?好让人民感觉自己投的那几票投得值得?
服务选民若只是拍几张美照放上社交媒体让游子们认为家乡的议员服务很好,实则在选区长期失踪,这样的议员,对得起千里奔波投的那张票吗?也难怪社媒上不少人热血消散、安排了旅行的也不改行程,表明宁愿出国去玩,也不要留下“救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