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非常时刻,领袖台上一分钟,也可能破了十年功,譬如在不对的时间讲了一句不适当的话,都会被政敌用来翻转局面,原本要筹集子弹打仗,结果变成送子弹给政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选举尚未进入热潮,目前民间出奇的平静和冷静,百姓日子照过,商家生意照做,大街小巷还闻不到硝烟味,也不像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迹象。
是人民对大选冷感吗?根据观察,还热不起就是了。平时有谈论政治课题的朋友还未进入热烈讨论的状况,家庭主妇关心蛋价走势多过关注选情形势;家里几个首投族对大选提不起劲儿,说是投票日看看有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排队再说,反正搞不清楚政治,也不知要投给谁。
ADVERTISEMENT
一般相信,这会是有史以来不热的大选,投票率可能创新低。虽然18岁及以上已自动登记为选民,把选民基础扩大了,但很多年轻选民显然对大选无感,而从未登记为选民的人,本来就不投票,即使出动轿子也未必可以把他抬去投票站。再加上只有3州同步举行州选,投票的吸引力又再减低。所以选民人数增加了,其实是拉低投票率。
不管大选有多冷,还是提名后有多热,希望这次的竞选期,不会再出现撕裂国家社会家庭和谐的恶性竞争。
过去几届大选让选民不仅见证改朝换代和政权更迭的历史性过程,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对立。尤其是上届大选,朝野的势力不分伯仲,为了争取每一张选票,各党施出浑身解数,一些候选人出口就是狠话,求胜心切时逾越界线就会变成人身攻击,甚至杀红了眼而一心致对方于死地。
政敌在台上厮杀,民间也被牵动情绪。那时听到很多家人、朋友、同事,因为支持的政党和政见不同而反目成仇,有些人为了确保自己支持的政党获胜而闹“家庭革命”,甚至有年轻人为了左右父母的投票倾向扬言断绝关系,他们原本应该捍卫自由选举的民主意义。
不过,这几年的政治变化有如泼了一盆冷水,让大家冷静下来,但也浇熄了对大选的热情。政治人物在竞选时讲求原则,中选后变成青蛙,让不少人质疑“投票有用吗?”,喜来登行动之后,又看见友党变政敌、政敌又站在一起,想起过去一股傻劲不胜唏嘘。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敦马哈迪和民联/希盟的爱恨情仇。一位年轻的朋友说,他是“听反对党骂老马长大的”,结果上届大选面对的政治文化冲击,是目睹老马加入要打倒他老人家的阵线,然后被原本冲着他成立的蓝眼推举为首相。他必须关掉内心深处对老马负面印象的频道,调正到相信老人家是为了纠正过去犯下的错误而支持他。然而22个月后,他在梦碎中提醒自己:今后不要随着政治人物入戏太深。
大家都知道“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这句话,自从老马喊了“烈火莫熄”之后,更加肯定政治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事,另一个启示是──在政治上,话不要说得太尽,否则政治人物不尴尬,尴尬的就是人民了。
夫妻离异再见也是朋友;话留三分日后好相见。冤家对骂时难免会用最狠的话来打击对方,但如果话说得太尽,有一天基于各种原因要和好,这狠话就如同心里面的疙瘩,要花更多心思去除,要让选民相信政党真的不计前嫌合作,而不是为了政治利益走在一起。否则的话,民众看见政治人物上互相插刀之后再称兄道弟,才是真正的起鸡皮疙瘩。
目前各政党都没有绝对的胜算,最后结果很可能回到没有任何线阵能够自组政府的情况,不论是希盟还是国阵或者国盟,最高领袖的谈话都有所保留,以便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大选前誓不合作,不代表大选后不会合作,大家很有共识的等待选举结果,有能力就单独执政,没能力就联合做政府,而且谁跟谁都有牵手的可能。
在谈合作之前,大家要先从大选赢得最多议席作为筹码,合作之前还是得扮演敌人的角色,求胜心切少不了互相抨击,但武器利用得当会加分,如果话讲说得太狠,就会变成人身攻击,可以引起同温层的喝彩,但一般群众尤其是中间选民多数不是“嗜血一族”,憎恨文化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
在这个非常时刻,领袖台上一分钟,也可能破了十年功,譬如在不对的时间讲了一句不适当的话,都会被政敌用来翻转局面,原本要筹集子弹打仗,结果变成送子弹给政敌。
话,还是不宜说得太绝太尽。